大学毕业时,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成为一个记者,这一干就是7年。这世界,果然什么都敌不过岁月的改变,7年后我改变了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看来7年之痒,说的有点像魔咒,也许是一种暗示,又或是一种提醒?
总之,7年的文字记者生涯,好像就是我让胆子变的更大了。好像因为采访了解的多,接触的多,就觉得自己好像挺了解其他领域的,自己给自己壮胆,敢于做些改变。我的7年之变,就是突然转行,感觉自己从头开始,都没什么恐惧之心。无知无畏,不好!
当初我决定转行,大家都颇为惋惜,都说你不当记者了,好可惜。结果我发现不写新闻稿后,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有时候,看到某个场景触景生情,马上就得写出来,要不就会浑身难受。我想,这一定是当过记者的人,容易得职业病吧! 文字上瘾,不好!
其次就是思维方式变得非常奇怪。我现在不知道怎么的就变成了一个文艺逗比。我本是个笑点很低的人,每次无意中逗笑别人后,自己慢了一拍,后面别人都不笑了,结果自己反应过来,开始笑个不停,还经常想起就乐。笑点太低,不好!
比如,上阅读指导师微课时,老师正在QQ群直播“教育的重要性”。老师点开一副奔腾的骏马图,那马神采奕奕,看起来英姿飒爽,有力的甩开蹄子,奔腾的样子像是电影场景再现。
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大家请看,在教育中这两架马车代表了什么?大家仔细想一想?”我那逗比的思维又开始跳跃了,不是都说“三驾马车”吗?怎么是两驾马车?(现在回想起,应该是中新闻的毒太深,被国民经济三驾马车这样的说法先入为主了),于是我快速敲字留言在屏幕上:“我很好奇为什么不是三驾马车?”耳边是老师继续声情并茂的讲述:“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看成两架马车?大家想想看,如果齐头并进,那就是合力,如果左右奔腾,各使各的劲,那么后果……”
这时,我已经看到有小伙伴开始注意我的问题,纷纷开小差敲字回应,有说:“还有社会哇?”有的问:“怎么呢?”我再次发问:“孩子那驾马车,哪去了?”大家开始刷屏乐了,最后有个可爱的小伙伴回复:“孩子坐在马车上。”我听到了这个回复,没有再继续追问了。
瞬间感觉自己怎么像个上课搅局的?好像要专门捣乱课堂秩序。幸好老师们都见过我参加线下学习,每次笑眯眯的表扬我:“妮妮,你怎么那么好学呢?哪个老师讲课,你都忽闪着大眼睛,听得这么认真。”好吧,我就是个想的太多的人!想太多了,会累,不好。
但是我始终觉得,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离不开孩子的参与,所有的教育,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看起来是合力还是“反力”,最终能让孩子生长出自己向前的力量,产生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产生等,才是决定孩子未来方向的关键。这不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吗?
想起前几天和一个高颜值的朋友一起吃饭,她曾经也是一名记者。我俩无意中聊到了她那个很大气,很响彻的名字,据她自己介绍,这是个皇帝的名字呢!我说:“好像生活中名字男性化一些的女性,似乎都比较优秀呢。只是,你这个名字,感觉很特别。”她说:“我原来的是名字比较女性,但因为性格比较像男生,我们同事都喊我娟爷。现在我这个名字,是改过的,是我公婆给我取的。”
我当时直接震惊了!惊讶之极:“这公婆也太强势了吧?媳妇进门直接把名字都给改了。”
朋友笑答:“老人家比较信这个,我觉得无所谓啦,你想想,名字其实不就是个符号吗?有那么重要吗?她高兴就好,哈哈。”我说:“哦,好吧。”
“因为我改了名字后,我的好朋友也觉得挺好,专门来找我公婆求了一个名字。”
我大笑:“你可真行,把你闺蜜都贡献出来啦?老太太肯定高兴坏了吧?连儿媳妇的好朋友都一并做主啦!哈哈!”
她笑:“是呀,老太太高兴坏了,戴着副老花镜,认认真真对着那些古书思考,最后我朋友满意极了,每次见了我公婆都要专门致谢。”
“嘿,这媳妇,情商太高了。那你身份证改名字这些,麻烦不?”我接着问。我朋友答:“为什么要改身份证?身份证又不改,家人、大家都这么叫我就是了,就行了,又不影响什么。”
我大笑,这情商,高的惊人。估计娶一个女记者进门后,慢慢发现怎么婆婆都变成亲妈了?“中国好婆媳奖”全被这样的家庭得走了。太容易解决婆媳关系的千古难题,不好!
最后温馨提示:这辈子千万别当记者,尤其是女记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