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
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在1980年合作出版的认知语言学奠基之作。
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还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概念隐喻
传统的隐喻研究仅仅将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分析,认为只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
概念隐喻指出,隐喻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处,不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思维和行动中。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的。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人们对于周遭的事物由未知通过隐喻变为已知。我们大部分的概念都是通过隐喻建立起来的。
大部分的概念是通过隐喻来表达的,特别对于抽象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隐喻是概念性的。
概念隐喻的存在需要依赖语境,而且需要以共同的文化语境为基础。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比如说争论是战争
和争论是舞蹈
的两个人,肯定不在同一个文化体系中。
概念隐喻的分类
莱考夫将其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种类型。
方位隐喻
是概念隐喻三个种类的认知基础。
莱考夫提出形式空间假设
:即依靠空间概念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假设。
人类的方位感源自人类自身对外部物理环境的感知,空间概念是人类从出生便能够感受并伴随一生的概念系统。例如上下``前后
等,这些基本空间关系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须概念。空间主要包括地点、方位、运动等。
人类经常将身体体验作为衡量周遭世界的标准,由体验去感知世界,再由感知形成概念,由具体概念逐步推理出有抽象意义的概念,使得概念体系得以逐步完善。
人们通常将一些抽象概念投射到具体的空间方位上,这些抽象概念包括情感(高兴与悲伤)、数量(多与少)、道德(美德与堕落)、身体状态(疾病与死亡)等。
上-下
是最基本的空间概念表达,很多抽象概念的表达需要使用。
- 高兴是上,悲伤是下。
我的心情变得非常低落
健康和活着是上,疾病和死亡是下。
显赫是上,卑微是下
莱考夫统计,我们大部分的基础隐喻是由一个或多个空间隐喻组织起来的。
本体隐喻
方位隐喻有限,如果想表达更多更广的意义,尤其是抽象概念时,需要借助一定的物理实体或者是替代物进行概念转换。这种替代作为概念隐喻的一种形式,就是本体隐喻/实体隐喻。
我们通常将自身的经验作为替代物。
比如,将通货膨胀作为一个实体:
- 通货膨胀将我们逼上了绝路。
本体/实体隐喻依赖于我们自身的体验,将无形事物变成我们需要的有形事物。这样,我们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使用实体隐喻。实体隐喻远远超过方位隐喻。
在本体隐喻中,运用最多的是拟人。即根据人类的一些物理特点进行表达。
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于是产生了一词多用的现象。
相比于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最为常用。
争论是战争:
我推翻了他的论点。
他对我观点中的每一处薄弱环节进行了攻击。
人们对争论的认知和理解由战争而起,人们构建了这样的思维框架后,在谈论有关争论方面的问题时,就可以运用`攻击``推翻`这些战争中的词汇了。
时间是金钱:
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我花了一个钟头才到电影院。
结构隐喻中使用的替代品,以及借用的词语的选择,都是有一定的范围或自由度的。
概念隐喻的特点
- 系统性
可以使我们通过对某事物的普遍了解去推论理解其他的事物。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法:强调/突出 和 隐藏。即两个概念重合的部分而突显,其他没有重合的特点被隐藏。而我们只需要关注突显的某些特点。不必计较两个概念是否在所有方面都匹配,因为这是不可能的,那样就是同一个事物了。
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都有系统性的特点。
连贯性
体验性
参考
论文《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