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296季氏第十六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壬辰月乙酉日,三月廿七,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一,钱穆先生的译文。
先生说:"生来就知道的,那是最上等。学了才知道的,那是次一等。经历困境后才知要学的,又次了一等。若经了困,仍不学,那就只算是下等了。"
二,生而知之是神通吗?困而知之是什么?
孔子说,人的资质,各有不同,分为四等。生而知之是上等资质,学而知之是次一等资质,困而知之是又次一等资质,最后,困而不学呢,是下等。
1,困而不学就不论了,论前三等。
两个极端,生而知之和困而知之,找出各自代表人物,归拢来做个对比,这句话就好理解了。
2,生而知之者的代表人物:黄帝。《黄帝内经》开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24个字概括了黃帝一生。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这两句讲的就是他具有生而知之的天赋资质。
幼而徇齐,徇齐,可以拆分成循规蹈矩和见贤思齐两句理解。生而神灵说明有点儿小聪明,或者有点特殊本领,但是如果得到名师指点,就能上很高的台阶。《黄帝内经》始终贯穿着黄帝问、岐伯曰这种形式。岐伯就是天师,天子的老师。幼而徇齐,是讲述他少年时期拜师受教的经历。
3,困而知之的代表人物:荀卿,曾国藩。
曾国藩生平研究得早一点,也熟一些,先聊聊曾国藩先生。他是出了名的笨小孩儿,背书费劲儿,记忆力差,联想力几乎为零,全靠硬啃,有次家里来了一个贼,刚巧碰上曾国藩进屋背书,小偷儿躲到梁上等他背好书去睡觉了再干活儿,可是偏偏碰上曾国藩,一是笨得猪一样,二是倔得驴一样,一篇文章反复背,背不下来,背不下来就不睡觉,非要背下来才睡。这一折腾,折腾到天都要亮了。小偷儿气坏了,也急坏了,干脆跳下来,把那篇文章呱呱呱背了一通,指着曾国藩鼻子骂他,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啊,摔门而出,扬长而去。长大后,曾国藩也没啥才华,当了京官儿写报告,画了一张草图,估计不是一般难看,传为笑柄,为此曾国藩一生引以为耻。曾国藩成为晚清中兴栋梁,成就"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之功。曾国藩是困而学之,勉而行之的代表人物。
荀卿,《劝学篇》我们都学过,就是荀子写的。韩非、李斯是他的入室弟子,因这两位弟子开法家之风,使荀子长期受到质疑和抨击,苏轼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荀卿的学术成就却绕不过去,是一座不能忽略的高峰,既使在世之时,已是显赫,他在齐国稷下学宫享有"最为老师"之尊,"三为祭酒",德位尊隆。
为什么说荀卿是困而知之的代表人物呢?因为他活了七十五岁,五十始学。人家黄帝是生而神灵,幼而徇齐,他可倒好,逆生长,五十始学。
孔子两次提到四十岁为坎儿。
前面学习过的"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到了四五十岁尚不以善闻于人,则到老也没名堂,没啥可敬畏的了;
后面还会学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年到四十,还是被人厌恶,这就怕无望了。可见,及时勉学有多重要。
又由此可见,荀卿五十始学,学成战国时代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的"最高老师",这困而学之有多牛。
三,生而知之是不学而能吗?
答:不是。
1,生而知之的代表人物还有:孔子,佛主释迦牟尼,尧舜禹汤,伊尹太公等等。
先看看孔子。孔子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是一路学过来的,何来生而知之是不学而能的?
再看看释迦牟尼。他原是印国一国太子,为解生老病死之苦劫,出家为僧,先学三年无想定,发现不对;改学了三年非非想无想定,发现又不对;改学了六年苦行,差点饿死病死⋯这已经十二年了。记载说佛主"堕地能言,唯吾独尊",请问,这堕而能言的生而知之,怎么就变成不学而能了?
2,王夫之先生讲解说,人和禽兽的区别,在于人具有后天学习的能力。
哺乳动物确乎是不学而能,知行合一,哺乳动物将天赋和能力,统统遗传到本能里,正因如此,它的进化亦到此为止了,无跃升,上不去。它有天赋,它不学而能,生存繁殖一点儿没耽误,但是,有一点,"禽兽有天明而无己明",它没有自觉。
人和哺乳动物同样都发了脑,有了独立于躯干的脑及中枢神经系统,为什么人的天赋能力远远不及动物,却人成其为人,而禽兽的进化戛然而止了呢?根据生物学研究我们知道了,人多了一丁点东西:脑质子。干吗用的?用来学习的胸中那么一小片儿区域。人的本能冲动和动物没两样,但是,人与动物之别在于,本能冲动上来后,人能稍作停顿,"空出来片刻",干吗呢?觉察和计划。正是这"空出来的一段",使人脱离本能,跃升上来,成为行动的主人。
四,生而知之不是不学而能(也不是无所不能),那么,生而知之是什么意思呢?
"酒有别肠,诗有别才",每个人都有自身独有的天分,找到它,学习它,训练它,顺着个人的天性学习和发展,别拧巴,别扭曲,这是生而知之的正确认识。
比如说,师襄之于琴,上等,生而知之资质;孔子之于琴呢,次也,学而知之资质。
五,困而知之的资质有希望吗?怎么学?
王夫之先生讲解说,没死以前都叫生,刚生下来时叫做生,为什么壮且老时就不叫生了?等到一个人壮且老了,聪明发而志气通,虽然也学了一些知识,但是不拘拘然局限于学的知识,而即觉之于此,学活了、学通了,也是生而知之。
比如说荀卿五十始学,朱云四十始受《易》与《论语》,他们的学识及其成就,跟这个世上聪明智慧的神童相比,谁是上而谁为次呢?
朱云是西汉大学者,少任侠,年轻时爱动爱玩,四十岁才开始学习《易经》和《论语》,学得好成就大,授五经博士,晚年教授生徒,也活到七十多岁。
如果为了推高尧舜、孔子,非要把他们说成无思无为而天明自现,童年灵异而不待壮学,那不等于把人等同于遗传决定论、本能天赋论了吗?而遗传决定论、本能天赋论,说的是动物,不是人啊!
特别是今天这个时代,学习国学者,绝大多数属于困而学之者,学校里教的那点儿知识不够塞牙缝,填不饱啊,非要走上困而学之这条路,别无他途。
我即属其中一分子,困而学之,勉而行之者。
挺好。
学吧。无论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学成以后都一样。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