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魏国将国都从河东的安邑迁到东南方的大梁,于当时的魏国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
因为,迁都大梁后,魏国战略重心转移,可以有效地统治东部地区,不仅可以集中力量应对来自韩赵的威胁,同时还能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尤其是能够威胁到东边的齐国和南边的楚国,有利于魏国在中原地区的扩张和争霸,这对于当时强势的魏国来说是必要条件,而且符合当时魏国作为强势国家的战略需求。
迁都大梁后,魏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巩固其统治和增强国力。
在经济方面,魏惠王大力兴修水利,将黄河水引入田地沼泽发展农业,又铸造了具有流通和兑换作用的“大梁布”货币。
他开凿运河,修筑黄河长堤;他重视民生,开放山林川泽,让百姓经营。这些措施不仅富庶了民生,繁荣了经济,同时也缓和了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稳固了魏国的霸权统治。
在军事方面,魏惠王重用庞涓为将,重新启用吴起开创的的“武卒制”,训练强军,建立了一支二十万人的精锐部队,继续保持了魏国的军事优势,为魏国奋争天下奠定了基础。
同时,魏惠王又令大将龙贾在河西魏、秦交界地带修筑长城,建筑城邑,形成一整套防御体系,以阻止秦国东进。
在外交方面,魏惠王迁都大梁后,为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开始着力于修复魏国与赵韩国两的三晋联盟关系,继而获得足够的力量与齐楚两大势力进行争霸,以此来打压强劲的齐国与楚国。
另外,魏惠王又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逼迫韩国与其交换土地。
公元前359年,魏国用与韩国交换土地的方式取得了轵[zhǐ]道的交通要道,使得魏国在东部的土地连成一片,并控制了通过太行山的交通线。
魏惠王所继承的魏国,本就在魏文侯与魏武侯时打下了强国基础,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迁都与改革,于是魏国的国力走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得到了很多小诸侯国的臣服。
公元前357年,魏惠王与赵国国君在鄗邑会盟,商讨共同关心的议题,显示了魏国与赵国之间的紧密关系。
次年,即公元前356年,鲁国、卫国、宋国和郑国的君主都来到大梁朝见魏惠王,可见魏国在当时的威望和影响力。
再一年,即公元前355年,魏惠王与秦孝公在杜平相会,意在缓和两国多年的紧张关系。同年,魏国出兵侵占了宋国的黄池地区,然而,后来宋国又成功地将它夺了回去。
魏国的强盛已经奠定了其霸主的地位,魏惠王也开始以霸主的身份对其他诸侯国发号施令。
公元前354年,赵国为扩张疆域,将手伸向了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此举引起了魏国的强烈不满。于是魏惠王便号令诸侯攻伐赵国,魏惠王以庞涓为将,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以此援助卫国。
魏国的精锐部队全部出征,无疑给了秦孝公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就在魏国集中兵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之际,秦国乘机出兵攻打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余人,并占领少梁。少梁城是黄河西岸的重要渡口,这意味着秦军随时可以渡河攻击魏国的河东。
然而,魏惠王并没有因为少梁城的失手而改变他的初衷,他的意图十分清晰,就是排除万难也要迫使赵国投降。只要赵国臣服于魏国,魏国就可以联合三晋的力量与秦国一决高下。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魏惠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战争的艰巨与残酷,战机的瞬息万变,都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令魏惠王没想到的是,就在魏军围困邯郸之际,齐国突然出兵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赵国危难之际,向齐国求援,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救赵国。
孙膑通过“围魏救赵”之计突袭魏国国都,迫使刚刚攻下并占领了邯郸的魏军回援。然后,孙膑提前派兵埋伏在魏军必经之路桂陵,等到魏军奔到桂陵时,突然发动袭击。
魏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被齐军打得溃不成军。齐国名将孙膑在桂陵之战中大破魏军八万精锐,生擒魏将庞涓。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齐军大败魏军于桂陵的同时,楚宣王也赶来“凑热闹”,打着“救赵”的旗帜,派大将景舍率兵援赵,攻取了魏国睢水与濊水之间的土地。纵观整个战争局势,怎一个“乱”字了得。
桂陵之战因为孙膑采取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策略,虽然俘虏了魏军主将庞涓,但并未对魏军主力造成毁灭性打击,魏国霸主地位虽受动摇,但根基未损。
尽管如此,魏国在战国初期的霸主地位还是遭到了严重挑战,其嚣张气焰被狠狠打击。
然而,没过几年,魏惠王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翘尾巴,并重启了他的奇葩操作。
那么,接下来,魏惠王又干了那些蠢事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