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的方式去爱,不改变对方,不委屈自己,让我们都能得偿所愿地去爱去被爱。
——《亲密关系》
01
周丽瑗老师(平时我称她为丽瑗姐,感觉更亲切些)是我通过写书评认识的一个前辈,之前看她的文章大多是以书评为主,直到后来,看到一本张德芬主编的合集《我心温柔,自有力量》,这是一本汇集了心理学大咖的散文合集,里面收录了周丽瑗老师的一篇文“承认吧,我们都缺少勇气”。自此我才知道,她不仅书评写的好,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她的专业文章写的也那么深入人心。所以,当她的新书《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上市之后,我迫不及待的入手并翻阅起来。
毫无疑问,“亲密关系”是周老师这本新书的主题,也是她自己长期从事心理咨询所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那么什么是亲密关系呢?简单来说,亲密关系就是任何年龄段之间的人,两人或者多人之间产生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连接,又相互自主相互独立。曾经,亲密关系多指“夫妻”,而近几年突然流行起来的一个词“原生家庭”,也是亲密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周丽瑗老师这本书《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也重点讲述了“爱情”、“婚姻”以及“原生家庭”分别在亲密关系中的一些影响,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处理好我们的亲密关系,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何才能得偿所愿地去爱和被爱。
你是否在爱中迷失了自己?
过年期间,我的一个朋友失恋了,在我不知道任何情况的时候,给我发了好几条短信,内容几乎都是在抱怨爱情以及抱怨伴侣。
“等谁对你好都没有用,不如自己对自己好!”
“太伤心了,以后要自私一点,怪不得很多女生看重物质了,精神得不到满足呗!”
“同样的事,以前他觉得可以,现在却觉得不行,不允许我这么做。”
“因为要分手,所以我给他转了几千块钱,作为分手费!!!”
“我就是要恶心他,因为我伤心,我觉得我自己痛,我必须要让他知道我痛。”
“赶紧给我介绍个男朋友吧,我需要新的生活。”
“我真想给他打个电话,还是有点不舍得,也或许是不喜欢被抛弃的感觉吧。”
就这样陆陆续续的短信袭来,预示着她的爱情的结束,一开始,我还简单地询问,简单地安慰。到后来,我就不再回复她了。我的朋友,在埋葬她自己的爱情的时候,没有哀乐,我却觉得悲凉得很。
原因是,通过她的短信,我感受到了她自身的一些问题以及她对待爱情的一些极端方式。感觉这又是一个可怜的不太会处理亲密关系的女孩。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爱情是偏执的,偏执让我们对自己的伴侣过于严格要求,过于理想化。而我们自己陷入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我们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一种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
02
时下里的“剩男剩女”多是这么剩下的。在爱中,我们总是喜欢提出自己的要求,忽略对方的要求;总是一眼就能看出对方的问题、点出对方的错误,却很少思考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关于上面我的朋友,看她发给我的短信,能感觉的出来她想要我安慰的成分居多,想让我帮助的成分居少。所以,如果是安慰,我不知道说什么所以我没有回复,如果是想让我帮助,我想告诉她:你可以尝试着去回忆一下两人交往的整个过程,是否是因为自己过于偏执了,是否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吵大闹,是否会在每次吵架之后都采取报复行为,是否言语过于犀利导致对方根本不想沟通。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爱情中仍然做自己,不偏执地要求对方,不卑微地降低自己。就像周老师这本新书说的“遇见真爱,从放下执念开始”、“放下偏执,才能找到幸福”。爱是永恒话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
婚姻中,你是否演错了角色?
03
最近,我一直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那就是张先生的生活过于懒散不健康了,我却无力改变。
每天早上,因为赖床而不吃早餐;
每天晚上,因为刷剧而不睡觉甚至熬夜到三四点;
白天上班,能开车就开车,不开车就骑电动,三四公里的距离,为何不选择更健康的出行方式?
为了这几件事,我和他吵了很多次,每次都不欢而散。他总说我像管着一个孩子一样的管着他,我总说如果我不管你以后你生病了劳累的不还是我。
就这样,我每天白天陪着孩子,有时看书写字画画朗读,生活过得也挺充实,就是一看到他就想起他不健康的生活,一股闷气涌上心头,抑郁难舒。
直到昨天早上,我五点起床,洗头洗漱。在这个空闲时间,我一边做着洗漱的机械动作一边思考着我最近的困扰。突然有一个想法涌出来让我醍醐灌顶——“在婚姻中,我是否演错了角色?”
对,请允许我用“演”这个词,虽然人们常说,婚姻怎么能是演戏呢?那样多累多不真实。可是你别说,婚姻如果离了演戏的成分还真的不好存活。婚姻是亲密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关系,也是最不好处理的一种关系,因为他们原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优缺点,突然像是人生转折一样的,婚姻要求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必须要适应对方来共同生活。我想,这是世上最大的难题了吧。
完美的婚姻大概是:你是你,我是我,你是我们,我也是我们。该分时分,该合时合。
可现实的婚姻却是:你是我的,我是你的,你是我们,我是我们。一直要求,一直融合。
现实的婚姻中,我们更加缺少独立性,增加了对伴侣无限的要求,甚至有些要求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所以我突然间明白了,我应该如何处理我最近的困扰,那就是找一个适当的时间简单的把我想要表达的话告知对方,如果他听取了我的建议,那么可能他会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如果他没有听取,那就随他去,让他拥有他自己的选择,把他视作一个成年人,视作一个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成年人,不去干预太多,只做好一个伴侣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抱着一颗父母想要改变孩子一样的心去改变伴侣。
不在婚姻中演错角色,在爱和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回自己,信任对方,是我从周老师的书中学到的。
也正如她的书《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中提到的:用对的方式去爱,不改变对方,不委屈自己,让我们都能得偿所愿地去爱去被爱。
03
与原生家庭告别
几个月前,我的另一个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原生家庭对你影响有多大?”。他在转发的时候附上了这么一段话,当时对我感触特别深。
他说:做为成年人,不应该经常把“这是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而应该思考怎样能通过自己的成长,摆脱原生家庭的魔咒。
的确,在“原生家庭”这个词汇很火的这几年,它确实背了很多的罪。很多人以提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为荣,觉得是一个很高端的词语,也觉得是一个撇开责任的万能词语。动不动就是“这是原生家庭给我的,没办法啊,我也改变不了。”这种人其实是最不理智最不成熟的。
真正成熟的我们,就是要想周丽瑗老师说的那样: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告别。
在《亲密关系:在爱中找回自己》一书中,她把原生家庭单列出来作为一个章节的内容来说,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都来自于原生家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在原生家庭的漩涡中出不来,更有很多的人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从此未能找到幸福生活。我们对于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妈宝男”、“断奶”、“恋父”、“恋母”、“父母逼婚”等等,很多人,即使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仍然摆脱不了父母带给我们的各种影响。周老师说:想结婚,先和自己的父母“离婚”。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舍得让你的父母去受些苦,勇于与他们“离婚”,是我们成长之路上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内心力量活出自己,才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伴侣。
拥有一个重视自己感受,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给与孩子自己成长空间,带给孩子完美幸福生活的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但是就像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一样我们也无法选择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脱离我们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不好影响,在强大的内心中创造一个更好的自己,然后找寻一个合适的伴侣,最终能够带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也是一种循环,它有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两种模式,从你开始,愿你的孩子可以将良好的原生家庭无限地循环下去。
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不断思考,
让我们不断学习,
愿我们都能拥有爱的能力,
愿我们都能得偿所愿地去爱去被爱。
林 资 言
80后小龙女,不腹黑的天蝎座;
新浪微博、豆瓣等多平台认证书评人。
认真阅读和好好生活的不称职全职妈妈。
文章首发:约我读书吧
约我读书吧:约我读书,共享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