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昨天晚上睡前在看一本关于思维漏洞的书,分享几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漏洞。
选择盲目症
人们会自动忘记将其他可能的选项和眼前最好的选择进行比较。书里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面对一块闲置的空地,政府在征求群众意见是否要在这块空地上盖医院时,人们都往往同意,因为相比于没有用处的空地,有一幢医院总是好的。换句话说,人们把空地这个情况和医院这个情况互相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却忽略了,这块空地除了医院,还可以建公园,建少年宫,医院真的是最好的选项么?
这个大概和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有关系。机会成本指你为了选择A,抛弃的价值第二的东西。
我觉得人会犯这个错误,有两个原因:1. 他们被问题限制住了,问题只提到了两个选项,他们就认为只有两个选项 2. 思考第二种可能性的精力消耗很大,人脑直接放弃,选择了fast-thinking mode。前者的漏洞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停一下,问自己:除了题中提供的选项,还有其他可能性么?但是第二个就难以避免了,如果我的眼界太低,想不出有创意、有前瞻性的选项,就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我也是会栽跟斗的呀。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如果我把放在过去那个错误的节点上,让我重新选择。以当时我的能力和理解,估计还是会做出一样的愚蠢选择吧。
竞争偏见
不替有可能超过自己的人做推荐的偏向,即使拒绝帮助对方会使自己在长时间内很尴尬。
这个就是好果子独享心理嘛。准备高考的时候,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不想给别人解答难题,因为怕对方超过他。人性啊,总想维持自己的地位,不希望别人优于自己。但是,后起之秀总是存在的,背后弄些小动作螳臂当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帮助那些有潜力的人,也许未来人家成功了还会感激你。
这个漏洞可以和很多话题搭上边。管理问题,雇佣比你强还是比你弱的人?真正的管理者是能够管理那些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的。放弃一部分的自己的安全感去拥抱一个更好的团队。合作问题,当发现自己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就是落入了竞争者思维,zero-sum game,赢家只有一个,不是你就是我。但是如果不把对方当敌人、竞争者,而是当朋友的话,敌对心理就会减少了。我的队友变得更强,我会更高兴。时间框架问题,如果把眼光放长远,看到那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潜力新人未来能带来的回报,现在帮个小忙、拿个人情不是很值么。如果只看到短期的利益,想巩固住自己的地位,把每个爬上来的人都踩下去的话,自然就会倾向于不帮忙。心情郁结的时候,想一想10年后的我还会为这件事情纠结吗?
这两个漏洞感觉自己都很有可能掉进去,现在分析的时候脑子是清醒的,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我还能做到理性对待吗?要不断地预演、训练我的大脑呀。
《明智行动的艺术》 罗尔夫 多贝里
2015-2016 哈佛商业评论 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