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162」梁浩瀚:为什么我们的经验不能称为经验?
今天是乐于助人会的个人成长日记连载第162篇,我是梁浩瀚,做一个温暖的人,让我们共同成长。
这几天虽然在写减肥社群的运营的文字,也写过一系列的微商周记的文字,还写过自己经历过的直销传销,好像自己做的还不错,也总结了自己认为合理的经验,但是,我要说一句,有的时候,我们的经验不能称为经验,它并不具有普世性。
(一)
影视剧情的经验:
我们过去看影视剧,剧情的套路是这样的:主角出身卑贱,然后遇上了贵人,开始积累自己的财富(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武功,也可能是江湖地位),然后遇上了死对头,然后面临非常艰难的选择,最后来了一个世外高人(可能是扫地僧),稍微一点拨,这个主角就豁然开朗,击败了死对头,最后名利双收。
(二)
我们自认为的经验:
我们多次靠影视作品的剧情生活,自己也像影视剧中的主角一样出身卑贱,没有李刚爸爸,没有健林爸爸,但是因为影视剧中都这么演的,梦想自己一定是“天将降大任于自己也,必先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空乏我身,行拂乱我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于是不愿意面对现实,一直生活在剧情当中。
然后我们去做事,刚刚有了一点眉目,就开始觉得自己要担当大任了,有很多宝贵经验了,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了,开始奔向美好的人生了。
然后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经验非常正确,非常权威,甚至,不容他人冒犯。
(三)
我们的错误:归因偏差。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雄鸡一唱天下白,大公鸡就一直在犯这个错误,每天早上它喔喔叫,天就亮了,公鸡就认为这是它叫亮的,是它的功劳。其实,我们都知道,天亮与公鸡打鸣,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甚至,因为天马上要亮了,所以公鸡叫了。
这就是归因偏差,我们总是不自觉的认为,某一件事情的完成与自己的关系非常大,甚至到了一种自恋的程度。每个人在回忆自己的经历的时候,总是会高估自己的贡献程度,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四)
盲目相信经验带来的结果:
其实每件事情的成功,都是非常多的影响因素,有的时候,我们甚至故意犯这种归因偏差的错误。
比如,大家说马云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就是因为他擅长讲成功学。可是我们都应该用适当的理性思维去判断一下,马云的成功仅仅是这么两点原因吗?他经历过哪些失败?他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很少有像马云这样,能够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不断改正。这才是马云成功的核心。
我们自己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很容易去找一个最体面的,最正确的说法解释自己的成绩,然后告诉大家继续努力。如果你仅仅按照这些成功者自己的说法去努力的时候,往往会碰见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就算再重复做一个相同的事情,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成功,很多时候,成功是偶然的。你自己也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有人和你做着相同的事情,相同的努力,最后他们没成功,你却成功了。
(五)
我们的归因偏差:
王健林的商业政策比较冒险,大家都说成功一定要有冒险精神;稻盛和夫做事很谨慎,大家又说成功一定要谨慎。那么到底成功该冒险一点,还是谨慎一点?
我们自己做黑糖微商,做乐于助人减肥社群,做乐于助人会,好像比别人能够做的稳重长远一点,然后我们就不断验证自己的结论——我们的价值观正确,所以才带来了这些成绩。
但是这样的经验,有其偏差,我们这样做,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我们不敢说这样的话:你们跟我这样做,一定也能够取得成绩。因为极有可能的是,你按照我们的做法去做,最后没做起来。
我们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注重积累,注重口碑,慢慢做,所以比较稳,比较久。
但是,我们完全不能否定不用这种价值观,就不能取得成绩。我们一样看到很多团队,比较激进,比较有活力,虽然时间短一点,但是取得成绩的速度非常快。
这两种做法,没有什么对与错。
我们就不要标榜自己,不要把自己弄的很了不起的样子。
(六)
明白了归因偏差,就能够带来好的一面:
我们强化自己的经验,虽然能够带来归因偏差,让我们有点盲目,但是也有它好的一面,那就是我们会因此变得更自信一点,做事更有动力一点。
(七)
你呢?你对这种自己标榜自己的经验,也就是归因偏差,有什么感悟?
今天的温暖能量传输就到这里吧,谢谢查看,我是梁浩瀚,做一个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