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一、引入热点话题,活跃学生思维
在学生表达能力培养进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入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以及讨论的话题,以此学生才产生表达的意愿。小学生群体对于趣味、新奇的事物具有较为旺盛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借助具有热点的话题内容,与此同时,此类主题具有较高的热度并且还没有被充分讨论,故学生不会被已有结论禁锢思维,且有更多机会从未被探索出的角度表达自身想法。针对此,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热点话题,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引入“抗疫”话题,首先,学生学习课本中对英雄人物在战争时期的事迹,感受中国人不畏艰险、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其次,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在疫情时期中,不同人群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展现出的民族精神,随后邀请5-8名学生进行分享,以此通过具有热点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活跃思维,为其创意表达创设基础。由此可见,教师借助热点话题这一内容,可以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从而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进而推进其创新思考与表达。
二、构建教学情境,引导主动表达
情境教学强调将知识与学生的感受、经历等之间搭建联系,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其主动阐述自己的想法与感情,从而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保证其有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基于此,教师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的主动表达,例如:教师在讲解《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在课前设置问题“巨人的花园里面有什么样的景色?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此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回答问题,并且教师以课文为基础设置主题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提问形式为学生创设表达机会。再例如:教师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邀请学生分享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特别的景物并且描述其特点,以此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转移到表达过程中,激发其表达的意愿。由此可见,教师构建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创设自由且愉悦的表达氛围,从而可以促使学生在场景中产生主动表达的想法,并且培养其表达能力。
三、开展教学活动,感受表达乐趣
教学活动是一种不同于知识讲解的教学形式,其更加具有活力性与趣味性,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促使其感知学习乐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就此,教师注重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且借助趣味性的内容与形式,辅助学生感受自由表达与交流的乐趣,例如:教师以“创新与传承”为主题,展开辩论赛,给予学生一天时间做准备,其可以通过自主寻找资料、写下辩论的论点或者模拟辩论场景的方式进行准备,并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锻炼多种形式的语言输出能力;其次,教师在次日开展辩论赛,随机从正方两方抽取五名学生作为参赛人员,以此参与比赛的学生拥有锻炼表达技巧与能力的机会,观看比赛的学生完善自己的语言逻辑思维,从而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出适合于学生表达的机会。再例如:教师以“爱国”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要求学生自主准备演讲稿,并且运用2-3节语文课实施比赛,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的机会,从而从写作和口说两个角度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多维感知表达乐趣。
四、推行小组模式,激发交流兴趣
小学生群体具有爱说好动的特点,如果要求其长时间专注于听讲,而不给其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会导致其天性被压抑,从而逐渐丧失交流与表达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开口的情绪,进而影响其语言输出能力培养进程。基于此,教师注重推行小组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置团队式的任务,为学生进行交流创造条件,例如:首先,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知识,记录已掌握知识、疑难内容,随后要求其自由结组并且讨论课程知识,以此既互相帮助学习知识,又促使其在交流心得与体会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锻炼与他人进行友好且高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其次,在教学中,设置团队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与分工完成任务,这一过程推动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提高沟通效率;最后,在课程复习环节,要求小组互相提问且指出对方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带着帮助别人的心态有礼貌地表达与沟通。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教学与小组模式完全结合,充分激发学生交流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