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贵老师在《做个研究型教师》的第15章“如何做微课题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表述”中,怎样把自己的成果进行梳理。但他开篇没有讲梳理的方法,而是列举了名师名家们成功的秘诀:
追溯名师成长的历程,一个基本事实是:大凡卓有成就的骨干与名师,除了痴迷读书外,还重视经验梳理与专业写作。
李吉林说:写作就是研究。没有写作,研究成果往往会呈现碎片化、思绪化、即时性等特征或状态,写作是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和提升,也可以说是对平时研究的“二次研究”。
窦桂梅说: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用笔静静记录下自己,并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崭新的自我。每种力量,每个领城都在为自己现到存在的理由,每个人也都需要自我引导,自觉创造课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李镇西说:专业写作,不要有功利性。在实践中成长,在写作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
朱永新说:写教育随笔,在纸上与自己对话,留下日子的划痕。也许,你看到的仅仅是别人写了些文字,你没看到的则是其精神的成长与灵魂的蜕变。
读书、写作是第一位的,无论哪位教师想在专业成长路上走得更远,读书,是绕不过去的坎。写作也是必须的,但只有这个还不够。作者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有千万条,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专业梳理是一条最近的路。老师会说,作专业梳理多难啊!让我上课没问题,让我动笔写东西就发愁,很打怵。可是大家想过吗,越是难走的路也许恰恰是最近的路。正因为它难,它才有魅力和价值。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很可能价值不大。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有一 句座右铭:做难事必有所得,做容易的事往往是重复。如果说,教师专业成长可以走捷径的话,专业梳理就是捷径;如果说专业成长有秘诀的话,专业梳理就是秘诀。教师如果能捅破专业梳理这张窗户纸,通往成长的路就是一条金光大道。”
对照作者说的话,我从教二十多年,教学经验是有的,读书、写作也一直坚持着,但缺乏梳理意识,这也许就是专业成长慢,成不了卓越研究者的原因。可徐老师说,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梳理是专业成长最近的路。看来,今后我除了坚持阅读和写作外,应该有意识学会梳理自己的研究成果。
总之,读专业书,把教室当做自己的试验田,学生和课堂是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用文字和自己对话,留下日子的划痕。静静扎根,悄悄成长,不求做啥名师名家,只愿生活有价值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