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初衷:
沟通误差,信息失调,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人都无法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被理解?又或者在工作中总是觉得各种不适应,究竟是自己出错了,还是说别人在为难自己?
有些时候,我们会反思自己的不被理解,加以改善或者改正;而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和事实往往南辕北辙。
读过一些心理学的书,也喜欢和朋友分析人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工作交往,机缘巧合听到一些职场上的不理解和误会,在此整理出一个小小场景,希望能够更好的理解人。
这是个短篇小说连载,每天更新不多,已经完成初稿,主要设定场景是一个创业团队几个人在一个特定场景里的相互评价和理解,希望能够设定出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如果有读者,也希望能够加入读者的想法和设定去改写这个故事。每一次发布后会留下自己设定的疑问和方向,如果有朋友看到,可以续写,也可以留下自己的疑问,我尝试补充在故事里,进一步完善和探讨。废话结束,开始更新第一部分,场景设定部分。
迷迷糊糊中感觉到滑落在肚子上的手机振动了几下,健翔努力想睁开眼睛想看,可怎么也睁不开,不过脑子异常清醒:
“今天是周日,现在应该下午六点了,昨晚又一眼没合,早上10点才昏昏沉沉在躺椅上睡着了,明天恐怕公司就会剩下最后一个人过来了吧,我还得在努力,我不服气。”
又挣扎了几下,继续迷糊,突然电话响了,健翔打了个激灵,从椅子上翻起来,起身太猛了,简易躺椅也“腾”一声趴在了地上。
心里一紧,估计又坏了,没回头看,拾起弹在地上的手机,看到显示的是付总,健翔赶紧咽了口吐沫,接起电话。
“喂,付总,您好。”
“小刘,你干嘛呢,这么久才接电话,睡觉呢?“显然付总是听出了健翔沙哑的嗓音。 “恩恩,是啊,在公司迷糊过去了,付总,您说,什么事?”
健翔赶紧答应着,顺便抓起桌上的杯子抿了口水,不知道是哪天倒得了,有股怪味,健翔皱了一下眉头,还是咽下去了。自从修了地暖,这两天温度格外给力,天也转暖了,一整天下来屋里燥热的厉害,一说话才发现嗓子都快冒烟了。
“小刘啊,我觉得昨天咱俩说的那个方案可行,就这么办,我今天就给你把第一笔款子打过去,这个月内全到,你赶紧把账户给我。”付总估计是为照顾刚醒的健翔,说话明显比平常慢了很多。
可是,健翔似乎还是没反应过来,足足停顿了三秒,才开口,还有点语无伦次:”账号,银行账号,公司的银行账号啊?“重复完这三个,健翔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好的好的,没问题,付总,我马上发给您,您稍等。“
“好。”付总没多说一句,就挂了电话。
“谢谢,谢谢付总,非常感谢。”健翔尽管听到手机“嘟嘟”的声音,但还是不住说着谢谢,估计付总也就听到第一个谢字。全部说完,还想等着付总回句什么,突然才回过神来,看一眼屏幕,确实是已经挂断了。
连忙手忙脚乱的开始找账户,脑子里不断地出现“账户,账户”,手机打开文件翻了一下,什么都没看清,又去翻抽屉,还没打开,突然记起似乎手机微信文件就有,擦了一下手机的屏幕继续翻,脑子空白,不知道翻哪里。一眼看到了置顶的联系人里,有陈颖的头像,对啊,她是财务,应该问她。
“颖子,在吗?把公司的账号发给我一下。“微信刚发出去,健翔立马拨通了陈颖的电话,电话响了两声还没接,健翔着急死了。
终于接通了,“翔哥,我看到了,账号现在发给你。”陈颖声音很干脆。
健翔“啊”一声,发现自己有反应不过来了。
“翔哥,还有事吗?”话筒里陈颖有些疑惑。
“哦,没事,你发过来,好事。”健翔现在终于想起来要笑了,非常开心。
“绝对好事,快快快。”然后就挂了电话,开心的把手机往桌子上一放,高兴的搓了把脸,又把刚才的杯子端起来咕噜咕噜给喝完了,一点怪味也没感觉到,只觉得无比甘甜,放下杯子还在咧嘴笑。
手机振动了,是陈颖发过来的,账号和账号截图都有,健翔赶紧把内容转给了付总。
转完突然心里一惊,似乎转错了,赶紧拿起手机确认,感觉眼睛迷迷糊糊的,拿手就擦眼睛,一下触到了镜片,更模糊了。恨不得把眼镜砸了,拿下来扔在旁边的躺椅上,又使劲擦眼镜,估计太热了,竟湿漉漉的。擦完眼睛,把手机贴在眼睛上看,转的人员-付总,没错;账号和截图对了一下,没错,看来是多疑了。
还是不确定,又给颖子发了条信息,“颖子,你确定账号没错吧?”,不到三秒,陈颖的信息过来了,”没错,我核过了。“健翔终于舒口气,定定地对着手机看付总回复,眼睛被手机屏刺的有点疼,一眨觉得都快流泪了。
健翔放下手机,转身去椅子上找眼镜,刚才顺手一扔,完全无法判断方向,800度的近视盯着椅子啥都看不到,况且有点散架的躺椅基本是平躺在地上的,健翔只好趴在地上开始摸了。
高度近视果然伤不起啊,没摸到眼睛不说,一抬头还差点碰到书柜上,健翔不得不苦笑了。扶住书柜,准备蹲下身去继续摸,一下碰到了格子里的模型,健翔下意识地捧住了它,恨不得一口亲下去。
这个还没有装程序的模型,其实和小孩塑料玩具没什么两样,也就稍稍有点分量,设计上似乎精致那么一点点,虽然在无数投资人面前健翔都赞许过它的神奇,可也在无数个独处的夜晚,健翔对着它苦笑,无法确定那些夸下的海口是否能够真正实现。
认真算算,从自己研究生到现在,也算在互联网行业里拼了将近10年了,对于前沿技术的把握,对于互联网精神的领悟,不管是业界大佬,还是学术精英,都给自己很大的肯定。可是真正把这项技术从专利转化为产品,健翔是洗心革面,从一个极客到一个产品经理的转变,痛苦又兴奋。
当时而将一个产品开发为公司业务,健翔是褪骨脱皮,从一个产品经理转变成了一个总执行人,好听点说叫做CEO,不好听就是一个万事操心万事会的大管家,兴奋又痛苦。
记得自己啃专业论文的无数个日夜,身边的同学只要将自己的论文做好,顺便做做兼职赚赚外快,实话说自己这个专业当时已经是业内顶尖了,系里的大部分同学兼职外快比其他系的专职工作都强。况且健翔本科的时候已经在世界级算法大赛中拿过奖,本来可以过得更轻松些,可以总是觉得可以再往前走走,毕竟互联网是个瞬息万变的行业。
不断去啃业内最新的和最偏的研究,偏到同学们都觉得健翔有点魔怔了,毕业前专利申请得以通过,好不容易结束又”穷“又“苦”的研究生生涯,健翔找工作再一次剑走偏锋,扎入当时最不景气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连平时最支持健翔的导师都叹息,在同学们眼里,健翔的专利和科幻小说差不多,入职的新行业更像个笑话,互联网泡沫刚刚被捅破,几乎哀鸿遍野,用大家的话说,是个有脑子的都远离这个行业,况且是创业公司。
可是健翔就是这样的又“二”又“倔”,在这个让大家笑掉大牙的公司里码代码、改bug,从前端到后端,整个团队的人都在试错,没有一个问题同事有经验,对于刚刚毕业的健翔来说,团队给的最大的帮助就是一句“我们相信你行的“,何止是摸着石头过河啊,简直就是踩着地雷过河,谁知道爆炸点在哪里。
也许在今天,产品经理,运营专员,商务人员都已经成了专业人才,可是当时,整个公司都是极客加传统行业人员,真的很难说产品往哪个方向走,健翔一点点接触一点点摸索,从软件代码,到硬件设计,无一例外参与,最后都开始进工厂了。终于在大家一起努力之下,这款被大家都当做笑话的产品一夜之间成了互联网最新的爆发点,一夜之间投资过亿,估值翻了百倍,连几个互联网巨头都开始争相进入了。
(今日正文结束,个人说明和疑问如下)
在一个大众创业的年代,一切快的应接不暇,我们失去了像传统企业一样慢慢了解的过程,又常常要担负更大的担子,这个时候的相互了解异常重要,但又非常艰难,这个场景下,哪些人你需要了解,又期待怎样的故事,可以想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