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这本书的读后感。2016年11月6日
故事的主人公直接点出了工厂的死穴,没有按照目标来生产。而目标思考许久,厂长才确定是要赚钱。这点在很多大公司里面,经常会遇到,因为细分的目标导致各个部门因为只盯着那个细分的目标导致最终偏离了公司总的目标。
三个量化指标。有效产出。存货。 运营成本。 有效产出是产品卖出去,带来的钱的速度。存货是还没有卖出去的产品。运营成本是把存货,转化成,可卖出去产品的费用 当从这三者指标来看待庞大生产企业体系的所有活动时,你就会发现,企业有没有赚钱就一目了然了,改变之道似乎很简单,降低存货,增加有效产出。降低运营成本。但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工厂不可能等着市场给出要生产的产品之后再才开始生产,它不可能停下来等。也就是说要生产出哪些存货?留下哪些存货?这是个很难考量和头疼的问题。根据市场现有的什么卖的好,就生产什么存货?看似最简单,达到生产和销售的平衡。但主人公的意思是这样做很危险,因为市场会有波动。一味追着市场走很危险。主人公给出的是去思考依存关系和概率波动的关系?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2016年11月8日,目标读后感。
去除依存关系和概率波动带来的影响的方法思考。
第一个尽量减少依存的中间环节。
第二,把概率波动比较小的环节,放在队伍的最前面。
第三层增加后备力量用于弥补最后一两个环节的概率波动。提高后面环节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