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荩草游侠
诸葛亮是幸运的,草船借箭的关键就是大雾,就像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东风一样。
有人该吐槽了,这哪里是幸运,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江面出现大雾是他料定的。
我所说的幸运不是指出现大雾,而是指出现的仅仅是雾而已,如果出现的是像今天这样的雾霾,恐怕曹操在对面不会放一矢一箭,还笑对众将士说:
"有霾在,我何惧孔明。”
如果真的是雾霾,诸葛亮不戴口罩,病逝的地点恐怕不在五丈原,而是在赤壁了。
当时是否真的有霾?对雾霾的记载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根据《元史》记载:“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门隐于风霾间”。
大都是哪里?元朝的首都啊!现在的北京啊!
成吉思汗的子孙,马背上打天下,战马比风疾,弯刀赛月明,横扫寰宇,可是雾霾来了,只能坐在窗前向天空呼喊:
“长生天,请赐给我太阳吧!”
对雾霾的记载,从元朝到现在至少已有八百年的历史了,八百年前的北京就已经隐天闭日,不见曦月了。
可见北京的雾霾并不年轻,而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大才子唐伯虎有一首《桃花庵歌》写得非常美。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单看前四句就已经满目桃花、美不胜收了,再往后读,不用喝酒就给美醉了。
但是在最后,他发出了震烁千古的一笑: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两个问题,第一,别人为何笑老唐疯癫?第二,老唐笑他人看不穿什么?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首老唐的自述诗:
满窗潇洒五更风,
怪是无端搅梦中。
梦见故人忙起望,
白烟寒竹路西东。
大意是:昨儿晚忘了关窗户,五更起了风,搅了我的清梦,刚好梦见了一个故人,慌忙起来张望,只见窗前竹林间白烟缭绕,出去寻他时,烟雾笼罩,分不清哪里是东西南北。
问题一解决了,老唐晚上睡觉忘关窗户,脑袋被雾熏了一夜,殊不知雾中有霾,大才子的脑袋时好时坏。
问题二也有了答案,雾霾忒严重,他看穿了,普通人看不穿,不了解它的危害。
《桃花庵歌》可以理解成老唐深受雾霾伤害后的美好回忆。
明朝时的北京是这样吗?有史记载:“连日狂风大作,尘霾蔽空”。
可见明朝京师雾霾更甚于元大都的雾霾。
封建统治在战火硝烟中传承,雾霾也在历史的天空中传承。
康熙六十年有记载:“今日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风,榜必损坏”。
康熙智擒鳌拜,平定三番,亲征西北,收复台湾,可谓千古一帝,眼瞅着雾霾包围紫禁城,他却无可奈何。
偌大的清朝,就没有一个人关心过此事吗?还真有,而且是个女人。
光绪年间,京城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雾霾。
慈禧老佛爷不高兴了,令人在紫禁城内开坛祭天,驱除雾霾,烧纸燃符,致使雾霾加剧。
比如今年的北京更像是一个得了白内障的老人,孩子们孝顺,积极寻找着各种偏方。
工厂不能关,经济要发展,燃煤不能少,家家要温暖,车辆不能停,货物要齐全,怎么办?
何不过几天寒食节?早点铺,关,小餐馆,关,关他三天,为城市的美好做点牺牲和贡献。
我觉得这一点和慈禧老佛爷是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为了广大市民的健康着想嘛。
有人觉得应再出一个禁足令,不是裹脚,是禁止出行,待在家里,紧闭窗门最安全。
老司机说不怕,老司机又能怎样,在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的世界里,不在雾霾中迷失,就在雾霾中死去。
荩草游侠
荩草游侠,字子玉
荩草者,绿竹也,源自诗经
游侠者,轻生重义,豪爽交游
相逢意气为君饮
纵死犹闻侠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