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扶王山庄
初秋的大山,不似深秋浓艳,不似盛夏喧闹。树木的叶子刚刚开始凋零,枝头尚不萧瑟,柿子红、南瓜甜,桂花皎洁,正是一派好时节。阴山排村支书刘咸银的家——“扶王山庄”,于十月一日成功授牌“益阳市作协创作基地”,热情好客的大山人民,为益阳的文艺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静心创作的好去处。
之前的9月25日,益阳市首届“七零后文学创作改稿班”的学员们到达了安化县高明乡阴山排村,居住在刘支书的院子里。改稿班成员十人,其中男士两人,女士八人,另市作协主席冯明德坐镇指导,期间不少文化界人士前来探望,小住。
高明,原名高平铺,为古驿道“安化八铺” (茅田、山溪、石磴、清塘、小桥、驿头、高平、司徒)之一,因比驿头铺高,比司徒铺平,故名“高平铺”。后改名高明铺,今为高明乡。阴山排村人口约1500人,是高明乡最大的一个村。
高明乡有扶王山,山上原有扶王殿。安化古称梅山,土著主要为瑶族,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扶王山是梅王扶汉阳带兵抵抗朝廷的重要军事基地,宋太宗赵匡义屡次派遣使者招安,扶汉阳不听,于兴国二年(977年)被朝廷剿灭。民众纪念扶汉阳,在安化建立了多所庙宇,如庙冲有扶王庙,太平有扶王寺,大福坪有扶王庵,扶王山有扶王殿。
刘支书的院子格局大气。往外看,外廓以青山环抱,天宇高远;内廓弯弯碧水环流,澄澈明净。建筑为四合院,主墙身饰灰花岗岩,纹理不规则,栏杆亦用同色花岗石切割,屋顶覆蓝琉璃瓦,屋檐刷朱红涂料,整体气质素朴而内敛。内里家居布置为木质和皮质,沉稳端丽。主建筑以外,开辟了菜园、野猪“旅社”和猎犬房三大区域,另鸭子数只,在一方池塘中安详游曳。整个院子充分融入自然之妙,又深采梅山文化古韵,被作协冯主席呼为“扶王山庄”。
房屋有两层,分主楼和副楼。门厅通透敞亮,从门厅进到主楼的一层,外间为深广的大客厅。支书一家住在里间。客厅右侧有宽阔楼梯,顺着楼梯上去可直达二楼会议室兼书房。冯主席住会议室后面的客房。
主楼和副楼之间是大天井。天井非井,而是长方形水池,水面约六十个平米大小。池中央立三块巨石,形状朝向皆有讲究。巨石周围大量植兰草,还伴生着其他野生植物。池里住着尺长的红鲤和大小甲鱼,红鲤戏碧波,甲鱼常沿着竹跳板爬上水面呼吸,晒太阳,产卵。
学员们住副楼二楼,有走廊和主楼连接。副楼共5个房间,无卫生间和厕所,洗漱都需下到一楼,令初来乍到的我们感到唯一的不方便。厨房和餐厅也都分布在一楼后侧,位置在学员房间的斜下方。所以伙头师傅安排了何样伙食,总能被我们最早侦查到。
光阴转瞬。我们和支书两口子、和伙房杨师傅、和清洁刘大姐、和看护牲畜的刘大爷一块吃饭、生活,夸奖杨师傅的厨艺,打听刘大姐的家事,听支书讲述创业传奇,陪嫂子回忆往事。每天写字、看书、讨论、山间散步、跟村民扯淡,悠游而散淡,享受这份难得的桃源生活。
随着时间推移,那唯一的不便之处也被克服,成为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卫生间不够,大伙就自觉排班、轮流洗漱。尤其是夜晚上厕所宛如一趟奇幻之旅。楼梯间留着灯,逗引了无数趋光的飞蛾、蚱蜢。人踢踢踏踏走在楼梯上,飞蛾们在身边扑闪扑闪,形状、颜色、花纹各异;蚱蜢跳得又高又远,在前头带着路。山川寂静,星河灿烂,不忍入眠。
我们本是自然的孩子,只不过远离自然太久,被封闭的房屋惯出了对黑夜的恐惧,被空调惯出了怕冷畏热的体质,被精细的饮食惯出了娇弱的肠胃,被四个轮子惯出了疲软的肌肉,被笙歌夜宴惯出了短斤少两的睡眠。山庄几日,感官的阀门唰地打开,自然触手可及,在脚下,在耳畔,在视野中,在呼吸里。一切一切缺陷和不完美都消融在山庄的秋意里,化身为花朵、为虫鸣、为晨雾、为流泉,为长啸,为灿灿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