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它的起源也有很多说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皇帝的史官仓颉造字了。很多学者表示,文字不可能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由一个或者几个人就能创造出来的,尤其是汉字这种伟大的“自源文字”,它的起源肯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水族同胞使用的水书
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刻画符号距今约八千年,之前的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也曾经讲过河南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24个陶文,在水族同胞使用的水书中都能找到对应,这似乎说明在夏朝的时候已经有毕竟完备的文字系统。传说中仓颉所生活的时代与夏朝的时间跨度并不是很大,这是不是又在印证仓颉造字的说法有可能是正确的呢?
两宋时期由汉字衍生的文字
国史君(国史通论)在之前文章中曾经讲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都是当时的大臣根据汉字,用了三五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那么仓颉是不是有可能正是那个以之前固有但是并不成熟的文字系统为基础,经过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将当时的文字进行规范化并且推广出去的关键人物呢?
仓颉书
很多人都为不能目睹仓颉当初造的字到底是什么样子而感到遗憾,但国内还真的有一份资料,被认定为就是仓颉的作品,它就是《仓颉书》。仓颉书只有短短28个字,最早收录于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的《淳化秘阁法帖》。
古今彝文对照
历史上对仓颉书的争论从未停止,首先是它的真伪。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仓颉书“俱后人伪托,无足徵信”,他们怀疑仓颉书其实就是西汉刘歆(汉代的全能王,在勘探、天文、历法、史学、诗歌、儒学等方面都是大家,就是和光武帝同名的那个刘秀)所作。同时也有人认为仓颉书其实就是古代彝族同胞使用的文字。
仓颉书的一种翻译
其次,关于它的解读,至今没有定论。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的《大观帖》把它翻译成“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根本无法读通,后来的学者也曾经做过多次尝试,虽然读通了,但是没人信。就像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的岣嵝峰蝌蚪文,据说是大禹所写,郭沫若研究三年说他认出了三个字,完全没有说服力。
仓颉书拓片
虽然这份仓颉书有很多争议,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相信这就是仓颉最初创造的文字,将它誉为“天下第一书”,当做是中国汉字最早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