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本书,在长椅上晒太阳,心变得软软的,容易流泪,像个多愁善感的老头。
北岛的这句话大概准确的描述了看完《觉醒年代》后的我。因陈延年二兄弟悲壮牺牲而抽泣,因一句句“共产党万岁”而慷慨激昂,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啊。端午回家,回忆毕业季,在午后,走进书房,随手翻了翻文学课本。如果电影的每一帧都有特殊的意义,我想,那一刻就是伏笔吧。
许渊冲先生与世长辞,朋友圈被此新闻刷屏,
毕业多年,每当读起艾略特、莎士比亚等系列作品,便回忆起爬满树藤的第二教学楼。窗外的钟楼在阳光下闪着亮眼的光,湖面依旧是那么平静,六七月份的荷花在每年都会引来一大泼摄影爱好者的驻足。
讲台上,老师讲着《情人》《荒原》《失乐园》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窗外的景色好不一个精彩,偶尔走神,海风吹动窗帘将思绪拉回了课堂,那是我从不缺席的课堂。
我早已想不起口语课扮演过哪些角色,也记不清翻译了哪些句子,但读过的每一首诗,分析过的每一部小说,看过的每一部的电影都溶入了我的血液里,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写到这里,我不竟打开阅读软件,2021年过去一半,而我只读了三本书,一想到这里,开始反思和自我鞭笞,希望它奏效。
前些日子,班长在组织高中同学会,与一个小伙伴简单交谈了几句,我也挺怀念以前那个“温暖有才华”的自己。
人为什么会改变呢?别人眼里的“变”到底是真的变了还是与这个世界达成了和解。
关于人生啊,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既是魔法又是魔咒。上一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剪掉了五年的长发,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我发现,习惯短发真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转眼到了盛夏,我还在调侃,自从剪了短发,也不惦记着漂亮的小裙裙了。
我们会用刻板印象定义一个人,会用惯性思维处理一件事,会按照前任的模样开始下一段新的恋情。可是,我们必须习惯,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事实。
我曾迷失在西南地区不曾经历的海雾天气里,小心翼翼且孤独彷徨。一头栽进图书馆里“创作”,那大概是我逃离世界的唯一途径吧。年少的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可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所以啊,你要做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你要热爱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因为你就是世界。
如果找不到自己,就去读书吧,总有一个角色像是世界上另一个自己,做着你不敢做的事,过着你想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