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将成本分为:边际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
边际成本:你去做一件事情,直接损失的东西,比如时间、金钱、人力等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成本,这是最普遍也是最被大家理解的含义。引申出来的就是对成本的控制,相同收益下如何降低成本?这里有一个边际成本的概念:通过怎样做可以让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甚至为零?互联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边际成本很低,APP开发出来后,每增加一个用户和每增加十万个用户的成本,不会差太多。边际成本是降低的,用户增加带来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所以互联网的火爆也就不难理解了。
沉没成本:你长期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但并没有带给你任何收益,并且这些投入的资源将来也不会给你收益,甚至会让你造成损失,这种已经打水漂的投入就是沉没成本。比如你花了两年时间、精力、金钱去追一个女孩,这个女孩都不为所动,那么这个时候你还继续追下去吗?这种成本大概率上已经沉没了,你不想放弃的原因只是因为投入得太多舍不得放弃罢了。沉没成本意味着已经过去,已经判定为沉没的,就不再应该作为决策的依据。
机会成本:你去做事情A,必然放弃做事情B的潜在收益,经济学上称为机会成本。比如我玩两个小时游戏,那意味着我放弃两个小时做其他事情带来的收益,这个收益可大可小:如果我用这两个小时读书,那机会成本就是两个小时阅读带给我的收益;如果我用这两个小时去挣钱,那机会成本就是这两个小时带给我的金钱收入和自己在赚钱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对比尔盖茨来说,花两个小时打游戏的边际成本可能高破天际。机会成本是典型的逆向思维:我不做这件事情,会损失什么?典型的应用就是风投行业,我不去投资这家公司,我可能会失去什么?利用这种思维可以避免错失很多机会。
对于理性人,要做的就是过滤掉沉没成本,比较事情A和事情B的收益哪个更高,去做收益高(也即机会成本低)的事情,然后不断想办法降低边际成本,让收益更高。
这里有一个问题,收益如何衡量?这个很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价值观不同,衡量收益的标准也不同,比如陪家人两个小时和挣钱两个小时,哪个收益更高?
2)很多收益无法量化,只能通过自己的主观去感受。认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收益判断也会不同,比如同样刷两个小时微博,有人会觉得是浪费时间,而有人觉得从中可以有巨大收获。
3)很多收益是短期无法预测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未来给你带来巨额的回报也说不定。
4)人是短视和懒惰的。收益高的事情,尤其是长期收益高的事情往往都是反人性的,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无意识的选择短期让自己爽的事情,比如打游戏。
既然收益不易衡量,如何解决呢?我的想法是:花主要的事情在那些长期有确定收益的事情上,比如读书,比如学习专业技能。然后拿一部分时间,去折腾那些收益不确定的事情,去低成本试错。
低成本试错背后的逻辑是概率论,世界本质是变化的,是不可预测的,你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只做那些确定性很强的事情只能保证平均水平的收益,因为确定性强意味着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在会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一定是竞争激烈的,竞争激烈就不可能有超额收益。
而低成本试错则是去追求那些不确定性的事情。不确定性的事情意味着风险,所以需要控制好成本,即使风险发生了也能承受,不会让自己伤筋动骨。这点在资本市场上尤其重要,本质都是赌博,谁能活下来玩到最后就是赢家。不确定性也意味着超额收益,低成本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去试错,让你有更大的机会获得超额收益。成本足够低、可控、可承受,而收益是无法确定的(10年前你能想到投资腾讯会有超过百倍的收益吗?),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所以说人生需要折腾。
需要说明的是,成本高低一定是相对的,同样一百块钱,对不同的人绝对意味着不同的成本,能承受则是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比衡量收益更难的是对抗人性,道理都懂,谁能坚持去执行去落地?谨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