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醒来,我们就会被扑天盖地的信息覆盖。各种新闻头条要看,各种公众号的文章要读,各种娱乐八卦要追,各种购买的微课要上。当我们按制定好的计划,每天争分夺秒的看完、学完这些内容后,有多少东西是你以后能用的呢?在过去一周之后,或者一个月之后,你还记得这些废寝忘食学到的知识嘛?不见得!你有没有反思过,我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
曾经的我也是如此,看到朋友圈里推送的课程链接,觉得很好,买;公众号大V推送的课程很好,买;看到头条新闻里面的类似“人一生必读的10本书”的文章推送,马上找到链接,买;结果是买的当下很爽,似乎我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但是,很多课程没有充足的时间听,书也是搁在书桌上落灰了,也没有打开过。但是我内心还觉得我比别人上进,爱学习,逼格高。对不报课程的一些朋友还觉得想不通。只到有一次,我问一个朋友,你为啥不报这个课。朋友说,我觉得我学到东西已经解决了我的问题,我要缓一缓,消化掉之后,再开始看我要学什么课程。
朋友的话,让我开始了第一次的反思:我报的课程对我当下有毛线关系?经过这次反思,我放弃掉了我对我目前没用的课程和书籍,注意力集中在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上。但是即使是解决一个问题,我发现又有很多类似的课程,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泛滥。同一个类型的课和书,不同的教授者,我都买。我要把所有的人的东西都学会。但是结果是,东西太多太多,谁的都不会用。而且很多道理都是相悖的。我开始了我的第二次反思:在知识泛滥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接触到很多观点之后,我比较认同以下这个观点:以解决问题为动机输入,以联机学习为行动方案,以倒逼输出整合知识,高效的提高能力。
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我们每天要接触很多知识,不实际使用,拿来解决问题的知识,我们马上就会忘记,学了也白学。而且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我是因为要解决我的生活中或是工作中的这个问题,才要学习某些知识。而不是因为现在空了要学习一些东西,才去学。动机不同,你的效率自然就不一样。而且学了之后,马上就用到生活中或者工作中,反复使用,让这些知识内化为你的本能。
当你很想很想报一些课程,或是想买书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遍:这个对我现在有用吗?这个对我现在有用吗?这个对我现在有用吗? 不要担心,你现在不买,后面就没有了。这么发达的互联网,只要你后面需要,随时都能找到,它永远会在那里,而且说不定还有更新的,更实用的版本。
联机学习,事半功倍
古典老师说过,学习最快速的方法。不是自己一个人“学习——思考——学习”的单机学习模式,而是“学习——思考——分享——联机外界——学习”的联机学习。联机学习:打磨自己的一块知识体系,然后和一起学习的人分享,交换他们学到的知识,联机获取他人脑子里的知识。然后站在更高的层次再去学习,打磨,分享,获取。这种联机学习方式,让你知道不同人的视角是怎么看同一个问题,你的学习误区在哪里,其他人为什么能学的这么好,为什么会这么想。打开你的思路,也规避了你自己闭门造车,大大提高效率。
倒逼输出,知识因为没有用,所以没有用
学到的知识,马上转化为一个产品输出出去。这个产品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几行文章,可以是一张图片。倒逼输出的过程,你需要去想怎么样讲才会让人更容易明白,你会去打磨核心的东西,输出之后,你会对这个知识更清晰,理解更深入。知识输出之后,更要知行合一的去用,用了才是你的,不用学再多都没用。知识因为用了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