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富哲理的一首清明词,旷达无比,读后豁然开朗,结尾一句,抚慰世人千年。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谥号文忠。
苏轼这一生所作的诗词文都很不错。
他写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写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还有他写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望江南》这首词作于1076年春末,也是那个时候的清明节吧!因临近清明,思恋家乡,苏轼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既有美好春光的描写,又有思念故土,怀恋家乡的优秀词篇。
词的第一句“春未老”,意思是说还没有到春深时节,三个字统领全文,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围绕这三个字展开。“风细柳斜斜”点名季节特征,写出了在微风的吹拂下,千万枝条随风飞舞,杨柳依依的情态。“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几句写登上超然台后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的目光由近及远。先俯瞰台下护城河的“半壕春水”,这是近景;再慢慢抬头看“一城花”,这是中景;最后举目远眺“风雨暗千家”,这是所能看到的全景。其中,“半壕”、“一城”、“千家”这三个词对仗工整,把当地清明时节的所有景物铺排开来,这是多么高超的表现手法。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弯河水明亮发白,护着满城开得热热闹闹的明艳春花,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下片一开始就写“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后两个字是感叹的意思。清明时节登台远眺,本来心情欠佳,目睹千家万户却没有一处是自己的家园,万千感慨一时涌上心头,不由得惆怅万分。
且看“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这两句。按照古代习俗,寒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禁火三日,吃冷食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因此,寒食后就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即对“故人思故国”;另一方面,是对新的事物的尝试和展望,即“且将新火试新茶”,用新火煮新茶来安抚自己苦闷的心情,自我排解惆怅之苦。这两句同样对仗工整,“故人”对“故国”,“新火”对“新茶”,还有上下句子的对仗,就不一一赘述了。
最后一句“诗酒趁年华”,从心情暗淡的“咨嗟”中解脱出来,趁着美好春光,不妨及时行乐,饮酒赋诗。这句不仅与首句“春未老”遥相呼应,还与“超然”二字紧密相连,忘记忧愁,趁时光未老,年华尚好,吟诗歌赋,岂不快哉!
上片写春写景,下片借景抒情。这首词中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等暮春景象浑然一体,新火煮新茶细节写得生动,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与思恋故乡之情融合在一起,把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很好地表达了细微而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
结尾“诗酒趁年华”仅仅五个字写出了洒脱超然的豪迈之情!大家都说苏轼这首词堪称中国古代清明词的代表,真乃旷古奇才耶!
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在他的长篇之作《人生海海》里写到: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是啊!光阴匆匆,趁时光未老,年华尚在,我们要拥抱苦难,笑对人生。不管遭遇什么挫折,与其伤感,不如乐观面对,迎难而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