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解读东坡先生的那首《望江南·超然台作》,
词云: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有关这首词第一个要注意的是,“风细柳斜斜”的斜的读音。我经常遇到许多中小学老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对于斜这个字的读音总是很头疼。我们知道,在古诗词里,斜这个字如果押韵脚的话,一定要读xiá,它是平水韵中的下平六麻韵,而且斜还是一个使用非常频繁的韵脚字。 像“远上寒山石径斜”,“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如果不压韵脚的话,这个“斜”是可以读xié的。那么在诗里,我们讲过,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可是麻烦的是什么呢?是因为规范字音的需要,在国家语委的统一音里,xiá这个读音被取消了。以至于象《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的字典中,这个字只有xié的读音了。 我曾建议过斜这个字一定要加上xiá这个音,因为它在古诗词里用得太多了。其实从音韵的发展变化来看,古音大多数情况是读xiá,后来在读音发展过程中,由开口音慢慢演变为收口音,变成xié音。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古诗词里,斜在句中的话读xié也没有问题,但是要押韵脚字的话,一定要读xiá。 所以这首词里一定要读成“风细柳斜斜”(xiá),只有读成xiá,才会有春风荡漾,细柳成行的春意和春感,更容易表现那种春正好的感觉。
虽然苏东坡说的是春未老,其实他心中要感觉的是春天还正好。他接下来说“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来吧,一起登上超然台远远地眺望吧,你看护城河里半满的春水微微荡漾,而满城则是缤纷绽放的春花。更远的地方呢,“烟雨暗千家”,家家的瓦房村舍尽在细细柔柔的春雨笼罩之下。
下片则交代了为什么春未老,春正好。“寒食后”,正是寒食刚刚过去,“酒醒却咨嗟”为什么酒醒后要叹息呢?是因为在古代,寒食过后的两天就是清明了,要祭祖,要扫墓,要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所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远离他乡,不能回乡祭祖扫墓,以敬先人,所以难免有些惆怅,有些感伤。也是清明这个时节,在外宦游的游子常有的思绪。
可是东坡先生毕竟天性豁达,而且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宗师啊,所谓儒释道三教贯通,当然知道在寒食、清明“少阳始生”,所谓生发的季节,不能只有哀伤和悲痛,那样的话,也不合乎天地自然之道,所以他那敏感而通透的灵魂,在略略惆怅之后,突然脱口而出“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真是太棒了,太有感觉了,说实话我要讲这首词,就是因为这三句,这也是我个人特别钟爱的三句话。要理解这三句,一定要对整首词和词背后词人蕴集的情感和情绪,有一个深厚的揣摩。一般解读这首词,传统的说法,都以为东坡先生写的是思乡之苦和念亲之痛。因为思念之情不得排遣,所以不得不自我安慰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但如果这样的话,语句这么勉强,怎能产生千年而下,润泽心灵的力量呢?当然,这种说法也有时代背景的支撑。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这时候神宗熙宁变法,也就是王安石变法,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而苏轼、苏辙兄弟作为旧党中阻挡的领袖,也纷纷被外放为地方官员。苏轼先是做杭州通判,然后在熙宁七年被调任山东密州作太守,就是现在山东的诸城。作为一个政治边缘人物,又是被排挤的对象,一般人都会以为此时苏轼的心中是郁闷孤愤的,时近清明,登台远望,所谓“烟雨暗千家”,所谓“酒醒却咨嗟”,当然是愁思满怀了,所以故作“诗酒趁年华”之语,不过是聊以自慰罢了。我个人很不同意这种观点,苏轼苏子瞻绝不是一个勉强作语的人。
你看这首《望江南》,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忆江南》啊。当然这个词牌原名又叫做《谢秋娘》,后来又叫《江南好》、《望江南》、《春去也》、《梦江南》,当然叫做《忆江南》最有名的是因为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江南?”一对比白居易的忆江南,我们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忆江南》是一首小令,只有一片,只有二十七个字,怎么苏轼的《望江南》却变成了上下两片,54个字了呢?他不该是要凑一副扑克牌吧。是由于苏轼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太超然、超脱了。你看这首词的题目的副题叫《超然台作》,所以就只凭超然台三个字,就可以看出来苏轼的情绪,恐怕并非是抑郁悲苦难以派遣,只是自我安慰。
在写作这首词的时候,苏轼还有一篇著名的《超然台记》。上来就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通篇都在说一个乐字,都在说超然物外,独得天地精神往来之乐。这时的苏轼在文人党争中备受排挤,他被调任并不富庶的密州之后,他不仅写出了宋词在发展史上豪放词的代表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所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在密州城的城墙西北角上,苏轼发现墙上有一块废台,他其实是一个喜欢搞基建的地方官。在杭州喜欢筑堤疏浚西湖,在密州、在徐州就喜欢建台、建城墙。在熙宁八年的时候,苏轼就把密州城墙,把这一段废台重新“增葺之”,不仅是修补了,还有新建,建成了这个著名的超然台。当时并没有起名叫超然台,是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做官,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特意为苏轼建的这个台,起了个名字叫超然台,而且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超然台赋》。苏辙有一篇《超然台赋》,苏轼就作了一篇《超然台记》,后来又写了这篇《望江南·超然台作》。 可见他们兄弟俩对超然台这个超然的名字是非常喜欢的。而苏辙为什么起名叫超然台呢?就来自老子的那句名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不论是荣华富贵还是时运不济,我们的灵魂都要超脱在这尘世之上,这反映了典型的道家思维。
我们知道苏轼其实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大宗师,所以他在超然台上作《望江南》,所谓意犹未尽,一片作完,更作一片,突破了前人的藩篱。 这里不得不说,苏轼真是改造文章的大手笔,真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写文章也好,甚至写诗、写词,“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对于《望江南》这样的单片小令,他意犹未尽,写完一片,索性再作一片。如果情感只是悲苦思亲,则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而且下片的内容,在“休对故人思故国”的宽勉之后,紧接着写出了千古名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里的新火、新茶、诗和酒,还有年华,都是特别值得玩味的。 我们已经讲过了,寒食节真正的来源是改火节,是熄旧火,就新火,苏轼的这首词正好是一个明证。新火之初,少阳始生,天地发辰,气清景明。我们知道,这时候的茶也是最珍贵的,所谓明前茶就是清明之前的茶,其实清明前后的茶,都是非常的珍贵。
饮茶入口沁人心脾,觉得灵魂都会得到一种滋润,而且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远不是饮品那么简单。我们都知道,禅宗有著名的公案,赵州从谂禅师的“吃茶去”,所谓茶禅一味,其实佛理与茶道息息相通,以茶喻佛极为贴切。茶初入口是有点苦涩的,所以你看小孩子都不喜欢吃,但是苦而后甘,回味悠长,那种入口苦涩的味道就像佛家的慈悲,让人尝尽人间的滋味,终就慈悲为怀。 而酒则像道家,道家超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所谓逍遥游正是精神的高蹈者。这种感觉,就像喜欢喝酒的朋友,微醺之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正是活脱脱的高蹈者么。而诗则可比之儒家,诗言志,所谓“温柔敦厚,诗之教也”,孔子也说他的教育理想是“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所以诗酒茶不就是儒释道嘛。我个人研究儒释道三家,也一直主张,以诗喻儒家,以茶喻佛家,以酒喻道家。这样的解读灵感,其实就来自于东坡先生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在诗酒茶三教合一的文化滋润下,又逢新火始生,少阳萌发,这不就是最好的年华么。这就是华夏文明的独特之处,三教合一,百川归海,既有对祖先的敬畏与哀思,又能免于颓废与沉沦;既能顺应自然,合乎天地之道,又能将自然的智慧融入生命,然后借此融会贯通,超然而上,从而达到人生的高妙境界。 所以我常想,作为华夏的知识分子,是多么幸运啊。我们有这样的祖先,这样的前贤,这样的文辉华夏的知识分子,可供我们渺小的生命在其中获取营养,获得滋润,不断成长,生根萌芽。所以请珍惜生命,请珍爱岁月,“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