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机会参加了在实验小学举行的“豫见名师——中原名师全省公益巡讲活动。”上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深有感触,原来习作教学是这样教的。这两节课分别是实验小学的杨瑞平老师讲的三上习作——我来编童话,和中原名师团的成员陈静老师讲的四上习作——小小“动物园”。结合这两位老师的习作教学,说说我的收获。
一、课前对话有特色
和杨老师配课的是她自己的学生,她是这样进行课前对话的:
“同学们第一次在这个地方上课紧张吗?”
“有点儿”
“一起读读这首《童话》小诗”
生齐读。
“小野菊不愿意做蒲公英,蒲公英只愿做自己。那我们呢?我们也要做自己呀,绽放自己的风采。”
(一首小诗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老师的总结语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信。)
和陈老师配课的是陌生学生,她这样进行课前对话:
“孩子们好!”稀稀拉拉的学生说老师好。
“第一个听到这小姑娘的声音,第一个向我问好。”老师走过去摸着这个小女孩儿的头说。
“你们是哪个班的?”
“四六班。”
“四六班的孩子们,上午好!”老师又一次大声的正式问好。
“老师好!”此学生们的声音大了,齐了。
“知道怎么称呼我吗?”
“陈老师”少数同学怯怯地说。
“怎么知道我姓陈的?”
“刚刚听校长说的。”一个女孩儿回答。
“耳朵灵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学习时,耳朵灵的同学获取的知识就比别人快,比别人多。”
“还有没有同学从其他方面知道我姓陈的?”
“大屏幕上看到的。”
“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再加上会思考,那四六班的孩子就是最厉害的。”
(在问好和称呼的对话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渗透老师对孩子们的课堂要求。)
特别是公开课,课前对话非常必要。我觉得他有以下作用:
1、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特别是和陌生学生配课。
2、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放松心态,提升自信,以积极状态投入学习。
3、对话的目的性明确,潜移默化中渗透本节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二、习作时层层搭梯,帮助学生达到能“写出来”的高度
杨老师是这样一步步搭梯的:
1、小热身。出示一个半圆,让同学们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初步打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大门。)
2、出示以前读过的童话题目和图片,师生交流找出童话的特点——多用拟人手法,大胆想像,引人思考,给人启发。(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再次复现童话的特点,伟之后的编童话指明了方向。)
3、出示九个词语,学生自选读一读,并想象画面,梳理出角色、时间、地点是构成童话的三个基本要素。
4、以国王为例,想象他会是怎样的国王?如果地点是小河边,你还会增加哪些配角?时间是黄昏,想象国王和配角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一步打开了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将碎片化的想象逐步关联,一步步向完整的故事靠近。)
5、理思路,编童话。老师出示小手掌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再次帮学生理清本次习作的思路,让想象的点集中到一个故事中,防止学生思维发散的不着边际。)
6、给童话拟题目。(师出示拟题小妙招,让学生的思考有方法,有方向。)
7、老师口头讲童话故事。(老师的范例,将学生引上口头编故事的路上。)
陈老师是这样帮学生搭梯子的:
1、“你们见过哪些动物?”“四年级的小朋友在说句子时,应该试着把句子说长。”老师示范。
学生说,“我见过凶猛的老虎,灵巧的猴子。温顺的大象……”(老师让学生初步找出动物的显著特点。)
2、详细分析单元习作要求。(习作要求很长,老师将它们分割成三块,详细分析每块蕴含的习作信息,一步步揭开本次习作的神秘面纱——动物园是家,找家人和动物的共同点,详细明确习作要求。)
3、出示日本的绘本——《我家是动物园》,师生观察猜想,交流绘本中主人公家人像哪种动物?(再次帮助学生梳理出该从哪些方面找到家人于动物相似之处的连接点。老师巧用绘本,这把梯子搭的巧,帮学生上了一个大台阶。)
4、出示“词语百宝箱”,你会用哪个词语形容家人?(再次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家人的特点,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词汇。)
5、出示“句子万花筒”。(出示范例,正式将学生引上本次习作之路。)
三、老师给出问题多个答案范例,拓宽学生思路和视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杨老师的课堂上。这也是余映潮老师的课堂特色。不再细说,展示两张图片说明。
四、肯定性,鼓励性,激励性,语言丰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点是我要学习并深刻反思自己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看到并真心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放低姿态,降低目标,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或多或少的进步,用肯定、鼓励语言使他们喜欢上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眼里有光。
“学而不思则罔”,两位老师的习作示范课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唯有仔细琢磨,深刻反思,才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