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证明:最简单感受的产生机制。如果关注点在于人类日常的那种复杂的感受,我们几乎很难有什么不错的发现,但是假如我们关注一些简单的感受,比如感到快乐,感到红色,这种感受非常简单,以至于我们无法把比方说红色的感觉再做进一步地拆分。
那么,使得这种最简单感受产生的机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比方必须有一个足够复杂的机制来产生红色,那么这个复杂机制的各部分是如何合作来产生它的?你当然可以说,不论怎样,产生红色总是需要一个复杂的机制才能做到。
我们不清楚的机制就是复杂的?事实可不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机制,它的每个部分如何结合起来实现功能,应该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想象一下一辆汽车,它有着各种不同的部位,有轮胎,有马达,有车后座,有司机座,有后视镜,有安全带等等。它的构造非常复杂,有着很多部位,但是它每个部位却都有着很明确的功能,所有这些功能合起来才构成一辆车子的全部功能。但是我们在设想一个“产生红色的机制”时,却遇到了难题。它怎么可能有不同部分,假如它有不同部分,那些部分是怎么分工来产生红色的?其实这个论证类似于莱布尼兹的磨坊论证,在那种情形,莱布尼兹对一个机制产生意识产生怀疑,实际上,我也很怀疑必须要有一个相当复杂的步骤来使得红色得以产生。它看起来是这样的,要不就有,要不就没有,没有部分这种概念。
我承认人类复杂的感受必须要有一个复杂的机制来产生,我真正怀疑的是,这些感受的基石,构成这种复杂感受的简单要素,真的需要一个复杂机制来产生。
第四个证明:大自然并不聪明。大自然的规律通常都是很简单的,它不会故意去识别一些特殊的模式。我打个比方,从来没有一个物理规律是这样的:一个人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物质的质量加上它的性别参数。性别参数是这样一个额外的东西,男人是1kg,女人是0.5kg。一个人的质量必须是构成它的物质质量加上这个参数,比方一个男人做了变性手术,回去称体重就轻了0.5kg,因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们接受这一点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我的意思是,没有这样或者类似的规律,因为大自然识别不了一个人的性别。同样的,大自然识别不了什么是铅笔,什么是闹钟,什么是电脑,它只按它的基本规律来运转,而这些规律往往都异常简单。甚至大自然也识别不了氧离子或氢离子,它并不是通过识别了这是氧离子从而赋予它化学价的,它的化学价其实是离子行为的一种概括,而离子行为则是由量子力学决定的。
打个比方,大自然有点像一个程序语言,初学程序语言的学生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他们想叫计算机算一个东西,比方说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却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样做。实际上你不能把你脑袋里的想法直接说给计算机让它去做,你要用计算机能读懂的方式来写你的程序,而后者就是从一些最基本的赋值,运算和循环来做的。同样的,大自然运作的方式也是只操控最底层的部分,只要底层部分决定之后,高层的东西都会被相应地决定。
如果说产生意识需要一个复杂的机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那么复杂,大自然识别不了。大自然只懂得在底层的地方赋予事物以感受,如果底层都是一些没有感受的物体,它无法读懂,无从确认一个复合物是需要被赋予感受的。
这里想说的就是,正如我们在物理学中见到的规律,使得感受产生的规律,也是从底层开始就已经被决定了的。这也就是我所持的泛心论的证明。话说回来,我也难以决定产生感受的底层物质是什么,有段时间我和爱迪生一样认为原子是最底层的产生感受的物质,我现在更倾向于持一种开放的态度,那就是,我也不知道。
不过话说回来,我不大认为任何物体都有感受,比方我不认为铅笔,石头,杯子作为一个整体是有感受的。因为这些复合物都是人为的复合物,换句话说,大自然是识别不了它们可以被看成一个东西。有些泛心论者认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有感受的,还有一些人把这种思想和生态保护主义结合起来,这些想法我都是保持距离的。
甚至Chalmers也会认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有感受的,比如他好像写过一篇论文讨论一个恒温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