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什么?
休息日的时候,突然有了大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干点什么好呢?没有时间的却让人紧张,时间太多又很不适应。看部电影不错,出去骑单车逛下,看天气很好嘛这会。又或者提前把工作做点,后面不用赶不怕催。这时候手机响了,朋友喊出去嗨一嗨。一天下来,才发现想做的事一件没做。如此,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掌控力。等我意识到这一点,我有些不安。
空白时间
空白时间,是一种心理暗示,也奠定了生活基调
我习惯在早上,先把事情安排好。事情不多,一般我能确定我能做完。这里特别要注意,不要用任务把时间塞的满满的。比如休息日,基本上是保证晚饭之前能做完的量,给自己留下空白时间。工作日一样,总之给自己留下空白时间,不做任何安排,这段时间无所谓干什么,甚至发呆也可以。算是一种心理暗示告诉自己现在在休息,在自我意识里也能逐渐区分空白时间和安排的时间是不同的。而安排的时间里,即便是安排了看一部电影作为休息娱乐也要全力以赴的状态。空白时间并不是休息时间,取个酷的名字,我决定叫它第三时间。
杂事很重要
那些杂事,再也不能视而不见
我把洗衣服鞋子,整理房间,清理电脑文件,买个刷头,拿快递都归为杂事。杂事有的是一次性完成,有的则成为周常(整理房间,买水果/牛奶)或者月常(整理手机,电脑文件)。绝大部分都不用花太多精力(我的上下文有一个维度是按照精力分配的),很大一部分杂事,也花不上多少时间。杂事就像是零散的线头,很难理清思路,反而容易深陷其中。所以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也不足奇怪。
渐渐发现,这些杂事,你不去搞定它。它也会来找你。
Inbox和Next step
去游泳池游泳,去澡堂洗澡。
Inbox用来确保一个更为纯粹的环境而生。所有突然闯入进来的任务想法都应该丢到Inbox中,而不是停下手头正在做的任务。在每天特定时间,确定这些事件的去留,再一一分配到项目中。
Next step为了能让OF准确的告诉我下一步做什么,首先我要保证建立的任务我能完成。这样就不用卡在一个任务中出不来。所以任务应该是'拍一张人像照片',而不是'学习拍摄技巧'这样的任务。
OF并不万能
OF能做到的,已经做到足够好了
根据OF的安排去做任务,应该是具有沉浸感体验的。你不需要关心外部环境,也不需要关心内部环境,做能做的,专注于正在做的。OF能在任何时候告诉我,做完这个,下一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