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第一部分一本因为书名被误解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1] 的后续。更新前仍然贴出:
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段距离。
继续更新。
3.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前三个习惯旨在提升个人的能力,帮助你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人是社会动物,能力再强大也需要与人合作,需要他人提供帮助。所以,仅独立是不够的,个人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更高效的与他人合作。这就需要下面三个习惯,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回想一下自己处事和你所知道的他人的处事方式,是不是包含以下六种:
损人利己(赢/输)
舍己为人(输/赢)
两败俱伤(输/输)
独善其身(赢)
利人利己(双赢)
好聚好散(无交易)
可能我们见到的大多数处事方式是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
损人利己型处事方式强调的是唯我独尊:我做主,你服从。秉持这种信念的人习惯于利用地位、权势、财力、特权或个性来达到目的。
舍己为人型处事方式是与“损人利己”完全相反的一种模式。
“我认输,你赢了。” “就这样吧,我听你的。” “我是个和事佬,只要能息事宁人,我做什么都行。”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采用这种处事方式,这样的人期望别人的认同和接受,宁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这类人也没有原则,没有标准,也没有要求,只求“一团和气”。看上去这是一种很好的处事方式,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无止境的屈服和退让最终会让自己一无是处。
独善其身型处事方式的人,认为别人输不输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得偿所愿。当竞争和对抗意义不大的时候,独善其身的模式是多数人的处事方法,他们只在意自己的利益无损,别人的就留给他们自己去保护吧。
好聚好散型处事方式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式。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弃交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我们之间没有期望,没有订立合约,没有雇用和合作关系,这比明确期望后再让对方希望破灭要好得多。
以上四种处事方式近期来看并没有太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当前这个社会普遍接受的。两败俱伤型处事方式无容置疑是大家都不会采取的。
最高效的双赢思维是所有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家都想实现的,每个人都知道双赢是好的,但是在真正交往过程中,很多人则不经意间采取了“舍己为人”和“和损人利己”的方式……
如何在交往过程中做到双赢呢?书中给出了实现双赢的五个要领:
双赢品德、双赢关系、双赢协议、双赢体系、双赢过程
篇幅关系,这里只介绍一个要领:双赢品德。
摘抄书中的一段话:
双赢的品德包括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诚信。这是价值观,没有了诚信,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第二,成熟。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可以理解为换位思考、善解人意,同时要敢做敢为、自信。第三,知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自己该得到的已经得到了就应当知足。真正的成功并不是非输即赢、你死我活模式下的成功,而是不压倒旁人,通过成功有效的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要完成这样的成功,必须以知足心态为基础。
贯穿全书的都已人的品德为基础,品德是实现成功的基石,双赢同样。具有诚信、成熟和知足的品德,才能在双赢关系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上了无数堂“学会聆听”的课,当仍然不能真正做到用心聆听。
或许你会说:我已经在用心的聆听对方的观点了!
但如果那不是为了真正的了解,而是为了快速做出贴切的反应呢?为反驳对方而聆听,绝对不是好的沟通方式。
大多数人沟通时不经意间就会陷入“推己及人”的方式:
1、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4、想当然——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凝练一下书中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儿子:上学真的没用啊!
爸爸:怎么没用,不上学怎么行!(价值判断,只有对或者错)
儿子:我学的这些东西,都有什么用啊,你看隔壁的小王,开个修车店不也活得挺滋润么!
爸爸:滋润个毛,他以后肯定完蛋。你可不能跟他学!(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儿子:真的,我觉得那挺好的。
爸爸:你就是不爱学习,我也是过来人,我当年也是不爱上学,熬过去就好了!(好为人师+想当然)
显然,这种沟通方式是十分无效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习惯五则是给我们传授了如何真正的聆听的方法。
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好的品德为基础。
真正聆听的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非为了回应。书中称之为同理心聆听。
同理心倾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10通过语言来进行,3成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成则靠肢体语言。所以在同理心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倾听效果宏大,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资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倾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同理心倾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2、第二个阶段是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懂得逻辑思考去理解。
3、第三个阶段是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4、第四个阶段是即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运用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
统合综效(读起来比较绕口)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不同世界。
简单来说,就是要包容不同。
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作者却把它放在公众领域成功的最后一个习惯来阐述,是因为如果做到了真正的包容不同,这一习惯带来将是1+1>2,甚至大于10,大于100的效果。
与所有习惯一样,这一习惯同样基于正确的品德,那就是真正的包容,不是为了实现双赢,也不是为了更好的沟通,而是为了学习,为了提高自己,为了让自己更丰富。
沟通中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珍视不同,求同存异,让每一个人的长处变成集体的长处。
统合综效是合作中采取的第三种方式——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实现1+1>2的成果。
(不同人有不同人统合综效的方式,更多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原书~)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的原则
第七个习惯是对所有前六个习惯的融会贯通,有机的总结,它让你明确了所有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系统的,可操作的,相辅相成的。
也就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讲求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保持更新:
身体层面
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锻炼属于第二类事务,但是由于不具紧迫性,所以很少人能坚持不懈,结果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第一类事务,不得不面对健康问题和危机,而原因正是之前对锻炼的忽视。
精神层面
为你指引人生方向,与习惯二密切相关。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它能够调动人体内具有激励和鼓舞作用的资源,把你同所有人类的永恒真理紧紧联系在一起。精神层面的更新需要时间,但这是第二类事务,我们没有时间去忽视它。
智力层面
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有时需要借助课堂教学或系统的学习计划。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并非如此,积极处世的人有能力摸索无数种自我教育的方法。治理层面的更新提高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通过定期写作。
当以上三个层面获得提升后,对前面所述的六个习惯将会有不同的理解,加深六个习惯的践行。由此则会更加关注自己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提升。这是一个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的过程。
以上,便是第一次阅读的体会。最后,以那句点醒梦中人的观点结束:
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段距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