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
马尔萨斯,英国教士、经济学家。以其人口理论闻名于世。在《人口论》(1798)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著名的预言: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这两个抽象前提出发,断言在这两者中间,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更为巨大。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因而造成人口过剩,不可避免地出现饥饿、贫困、战争和失业等现象。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
马尔萨斯陷阱即上述所提到的两个级数的理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现在的人口是10亿,人的数量会按照1、2、4、8、16、32、64、128、256这样的数列增长,而食物则按照1、2、3、4、5、6、7、8、9这样的数列增加。假如起初每个人有一篮子食物,200年以后,256个人只能一起分享9篮子食物。
举个中国封建社会的例子。
一个农民,一块土地,就可以养育出一家人,数十口。在农业生产技术不出现大的革新,或者缺乏更优质的耕种物种的前提下,人口数量增长的快,就意味着人均占有食物量快速的减少。要想在不改变既有权力格局的情况下掠夺社会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粮食的产出,因此各个时代的权贵们,无不把兼并土地作为最大的利益考量,甚至为此公开对抗皇权。结果就是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大量的流民造成政府的合法性危机。一旦土地兼并的情形大面积的出现,就意味着皇权统治出现了系统性的风险。皇权虽然并不希望这一切发生,但也没有能力组织土地兼并的蔓延,因此必须为这个结果来买单。官逼民反——反民称帝成了中国历史的常态。大量的人口在天下大乱中锐减,不可调和的矛盾由于人均资源占有率的提高,而变得可以调和。
马尔萨斯说的很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战争是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的必然。
从精神上讲:尽管养育子女要付出心血,但总的来说,生育对一个家庭是好处的。中国人是弱势国民,难以抵御生育带来的好处,以及内心深处的传宗接代渴望。所以中国总深陷马尔萨斯陷阱。
子女过多反而会稀释每个孩子的教育资源,所以父母更要少生孩子,来提高孩子的教育质量。
人口指数型增长和土地的有限供应,是战国陷入屠杀战争的主因,是马尔萨斯陷阱的战国版。
马尔萨斯陷阱是人类社会中饥荒、战乱和王朝更替的幕后力量。
人类社会的马尔萨斯陷阱只能靠社会系统的不断升级来解决,利用工业、商业、服务业来创造大量不需要土地的就业机会。
工业革命和民主制度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自由,人们发现在这样的社会,“晚婚晚育,少生孩子”才是最优的选择,马尔萨斯陷阱暂时得解。
世界的起源,最初时,人类只是世界上可有可无的一个角色,狩猎,采集养活自己。慢慢进化,人类耶慢慢摸索可以养活更多我们人类族群的方法,农耕经济出现,工业革命,正好赶上间冰期,氧气充足,二氧化碳被地球上只被大量分解,才正好演化成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各个因素都已经具备了,使人类爆发式增长,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很可怕,以世界的角度去看,我们人类真的很渺小,只是一个阶段的主宰罢了,说不定我们也像当年的蝗虫泛滥、恐龙时代一样,只是一时辉煌,说不定哪天就被一举消灭。
真的要多看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了,整天看文学作品,是没有办法切换思伟视角的,眼界也开阔不了。
萨缪尔森寓言
上帝造出一群人,同时造出一个地球。地球各地方资源丰裕各不相同,让大家各自选择住处。选择好后不能移居,但可以进行全球自由贸易。大家花了七天没有想通到底要住到哪里,最终经一个聪明人提醒,大家会心明白,无论住哪里,都是一样的,因为:只要自由贸易存在,相同的要素一定会获得相同的实际报酬(即萨缪尔森效应。通俗一点讲,就是每小时劳动能买到同样的生活水准)。
萨缪尔森寓言,是对马尔萨斯陷阱的一个后续阐释。如果没有萨缪尔森效应,只有欧洲借助外界力量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却陷其他各州于永远的贫穷,那么,世界经济发展的公道何在?但萨缪尔森寓言却隐含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经济发展是一个轮回,至少存在轮回的余地。当初欧洲先走了一步,则自然界一定留存一个机制,该机制会让先行者等落者。世界进步最终会公平的属于全人类,无论你生而为中国人,还是生而为美国人。
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外力和牺牲来逾越一个个发展的瓶颈。欧洲的发展从16世纪开始借助了亚非拉的外力,尽管这并不是后者的意愿,甚至被强制面对血腥的暴力;反过来,当今天的欧美站在世界经济大潮的前沿,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他们的经济对落后国家可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无论这种推动是否出自它们的内心意愿。先进的技术可以用很小的成本模仿;先进的制度可以被观测和借鉴;更重要的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为落后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出路。这正是国际贸易中的萨缪尔森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