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基本概念
从图中,我们看到,利润表的观念很简单,就是让我们知道一家公司在一段时间内是赚钱还是亏钱!它相当于给一家企业一段时间的盈利情况录了一段视频。
所谓的一段时间,如果是一个月就叫“月报”,如果是一个季度,就叫“季报”,相应的还有中报和年报。
这当中,年报准备时间最充分,信息披露最详细,可参考度最高。半年次之,至于季报、月报,相对简单,仅供参考。
你拿到工资之后,都要做什么事情?每个月存款如何?这些事对应到公司,分别对应代表着什么?东扣扣,西扣扣最好剩下的并不多!
公司也一样:
一家公司也许进来的收入有1000亿,但最后剩下的利润却可能只有200亿。因为营业收入要减去各种成本、各种费用、各种税之后,最好才能得到净利润。
利润表像极了这个漏斗,最好剩余的并不多。
利润表的6个误区
1、记住——净利润不等同于现金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自己创业开个小饭店、便利店、杂货店,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天天收现金。但是大部分公司并不是采用这种先进交易的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做更多的生意,都会给客户一定的付款优惠条件。
比如我们之前公司是做工程设计、检测和施工的,最好的结款要等工程竣工验收后一段时间后业主才会付清全部工程款。
除了付款周期的因素外,还要付款周期内一些引起受不到款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质量问题,顾客会要求退货;极端时,如果碰到下游公司倒闭,货款可能就收不回来了..
对比个人,我们在外面的私活,看似有钱要入账。但碰到黑心朋友不按事先说好的付款,打折或拖欠不付,虽然看似有钱,在没有打进银行卡前都不能算自己的真正收入。
因此,我们要记住:利润表是推估的概念,净利润不等于现金流。
2、营业收入高,不一定代表公司就好
对比个人,月收入从2万提高到3万,可是支出也从1万提高到了2万,最后一算,其实存款并没有变化!
公司也一样,它营业收入高,不一定它赚的钱就多,同时还要看成本及费用。在每周行业分析中,我们看到一堆费用过大的公司。比如上周的物流行业,知名的几家,费用控制的都相当好。
因此,以后看到媒体说某公司营收创新高时,我们学习过财报就不要那么激动,我们会问公司收入这么多,是不是真的恩能收到这么多钱?我们会想办法搜集资料,看到细处的信息。
因为在财务世界中,绝对金额没有太多的意义,充其量代表规模大小而已。
3、看利润表,不能光看单一指标,要看连续5年的数据
财报是一家企业的体检表,就像我们身体健康一样,不太可能一下子由好转不好,或者由不好转好。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课程里说的“毛利率”
4、关注行业对比
很多指标,不能单看公司单方面的变化,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关注整个行业甚至行业和行业直觉的对比。比如营业收入方面,不仅要看企业营业收入绝对值的增长,还要看增速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只有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高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才能证明企业的市场份额在扩大,它是行业中的强者。
5、利润表上的营业外后入不靠谱
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润绝大部分是由营业外收入获得,而不是靠它的主营业务,这样的公司,他们的盈利能力一般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跟公司的经营活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都是由偶然因素造成,不像主营业务那么具有可持续性。
因此,“利润表”不仅能告诉我们一家企业今年赚了多少钱,还能在区分可持续项目和不可持续项目的基础上,推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6、要确认净利润是否变成现金进入公司账户
这点从“利润表”上看不出来,要结合“现金流量表”一起看:
验证净利润是否变成现金进入公司账户的方法是“获利含金量”指标判断
获利含金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应该大于100%)
如果不满足,就代表可能有意外或者不为人知的内情,值得深入验证这家公司是否真如报道所说的那么赚钱。
如何阅读利润表
拿到一张利润表,我们看得出什么?
1、从毛利率判断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和同行相比呢,毛利率属于哪个水平?
2、从营业利润判断有没有赚钱的真本事
毛利-利润=费用,这家公司的费用率如何,公司有没有规模?是不是行业的前三甲?都可以从费用率中看到。
3、营业收入是否高?如果规模很小的话,其他几项意义不大。营业收入高说明规模大
4、净利润看,公司是亏钱还是赚钱呢?别忘了整张表都是预估的概念。
最后,记住MJ老师总结的利润表八字箴言:长期稳定、获利能力。
利润表教我们的几件事
利润表不仅能告诉我们投的公司好不好,也可以分析自己现在所在的公司商业模式,不管我们是职场人还是创业者,都可以用利润表的财报思维去分析我们的公司是否有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
财报知识在个人方面——利润表
大到国家,小到个体,都有三大财报。
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你如何让自己的利润表健康、平稳、向上呢?
自己是否具备长期稳定获利能力,是否有很高的护城河呢?
课程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