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使用绘画的手法,创造出生命运动,通过逐帧拍摄,形成能连续播放的运动影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扩大,动画艺术作为人类艺术的一部分,为满足人们的内在需求,经过漫长的起源史,最终出现并确立。中国动画在世界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动画创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具备了动画意识,并将这些意识反映在了史前绘画和彩陶绘画上。后来,先人又利用光和影的原理发明了皮影戏(灯影戏)、木偶戏、手影戏、西洋镜等娱乐活动,并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后来剪纸片等动画样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欧洲出现的摄影、放映技术,伴随着殖民者的足迹迅速流传到中国,动画作为电影叙事的一种手段,担任电影美术组成的一部分,被称为“美术片”。上海作为沟通国内外的重要枢纽,成为了中国电影和“美术片”的始发地。当时的出版巨头商务印书馆投资成立了一个“活动影戏部”,后来,商务印书馆还聚集了被称为中国动画之父的“万氏兄弟”。1922年,万氏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打字机》。后来,万氏兄弟又参与制作了《大闹画室》、《一封家书寄回来》、《纸人捣乱记》和《火烧红莲寺》等由真人表演和动画合成的影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动画加入了宣传抗战的行列。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我国动画又配合抗战胜利宣传。为表现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反对,《皇帝梦》和《瓮中鳖》等作品出现。建国后,我国动画事业迅速发展。
1949年以前,我国动画片受美国电影和卡通片的影响很大,新中国的动画创作则更多地接受苏联的影响。在苏联“以教育为方针”的影响下,我国动画创作也充斥着浓厚的教育性特征。“1949年8月,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指示,美术片电影的制作方针是:‘为少年儿童服务。’”中国动画片在1979年的《哪吒闹海》之后,开始逐渐失去成人观众,直到近年《魁拔》《大圣归来》和《小门神》等动画的出现,这种情况才等到了一定的好转。
由孙立军主编的《中国动画史研究》就我国动画史上的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和水墨动画片分别做了介绍,列举了《神笔》、《猪八戒吃西瓜》、《聪明的鸭子》和《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薛杨编著的《动画发展史》也介绍了我国的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和水墨动画片,并提到了《半夜鸡叫》等作品;张宏和许歌编著的《动画概论》写到,我国美术片“在造型上,突出民间美术的特点,有关民间美术的所有元素都被借鉴过来,这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水墨)、剪纸、壁画等;在内容上,主要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寓言、小说等”,虽提到了我国当代动画对民族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借鉴,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白文伟的《水墨动画中的影视艺术语言刍议》,张兴全的《传统皮影与动画艺术的结合研究》,丁艳的《敦煌壁画的动画创作初探》,王雪垠、解基程的《浅谈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的特点》,张静、陈建宪的《略论中国动画的民间文学传统》和罗嘉曦的《试论当代动画片与我国传统民间文学小说的结合》,或就我国动画片对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借鉴进行了分析,或对我国动画与民族民间文学的融合进行了解读。
以上就是关于动画的历史浅析:文学与艺术的融合-跨星纪动画的内容,由跨星纪整理发布。广州跨星纪是一家以原创3维动画短片及电影为主,2维漫画为辅,是一个充满创意及乐趣的动画公司。目前开发制作了《看个球》等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