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前两天,偶然又看见了林逋的资料,梅妻鹤子的林逋,端砚素钗的林和靖,童子放鹤,棹舟而返的先生。
这样的状态,在当时的时代,政治历史背景下太难得。
何况还有那引人遐想的神秘的身后墓地呢?
突然很想清浅地教书。一篇文章,取过来,不问作者,不问出处,只看文本。
不想再像从前的PPT那样,在一篇文章伊始,就张出作者的各种成就与头衔。或许,这篇文章是作者籍籍无名时的作品呢?或者,在作者籍籍无名时的作品反而更加具有文学上的味道和人性的光彩呢?
当我们首先关注了这篇文章,仔仔细细阅读了文字,把自己投进了文字的缝隙里,浸染了一丁点的当时的情感与情愫在自己的身上,这也是好的。然后,我们再去看他其他的文字,被他的一篇文字吸引或者感动了,再去寻找与这人有关的文字或事件。这,才叫慢慢地迷恋,中国的文字和语言。
我们不想看名人的作品,不想看名家的作品。我们,想读的,是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吸引了我,打动了我,让我不由自主,相去了解更多。这是我想要的,中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展现。不是背着厚重的名家的压力,去分析他的影响和意义。他的成就,源自他的文字,他的思想。现在的我,只想贴近他的文字,他的思想,去引领我,点染我,将来可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人,给他人以积极的影响。我不想瞻仰他的成就。等我与他更加亲近,我对他的敬重自然加深。我希望,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别人逼迫的过程。逼迫,产生不了欣赏,强制,产生不了美。请允许我,自由地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