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刚在电话里和妈妈发了一通脾气,几乎用吼的,我很少这样对她。
是这样的,小朋友们不是马上要放暑假了吗?同事说她爸要带她小侄子来西安过暑假,然后问我父母有什么打算。
妈妈原先一直在老家帮妹妹带孩子,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她和爸爸去北京帮我妹妹带孩子,现在马上一年了。其实每年寒暑假,我都会邀请他们带着妹妹的孩子小锦来咸阳小住,可是他们一次没来过,他们一向的观点是,又没什么事儿,这么远干吗去呢,还得花路费。
刚打电话时,我再次建议她过来住一阵子的时候,妈妈又说,又没什么事儿,过去干吗?
我说就过来住一阵子啊,谁规定有事才能来啊。
妈妈说,你们又不放假。
我说那你就当过来帮我看孩子吧。
妈妈说,不是有你婆婆吗?
你是又又姥姥啊,你过来看他一阵子吧。
我妈说:你们又不放假,我们过去也没人陪。
我感觉都崩溃了,我说,你过来不是看我们啊,你是来看孩子啊,小锦是亲外孙,又又就不是了?
我妈终于说好,回头好好商量商量。
其实我并不介意她帮帮我妹看小锦,刚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只是想激她,让她带着小锦过来住一阵子,当然,我爸一起来最好,可我知道爸爸在超市上班,他要来,估计比较麻烦。
他们不肯来主要是怕花钱,他们一直是这样的,能省则省,能不花钱则不花。
所以我虽然在咸阳安家七八年,可他们一共来过两次,一次我结婚,一次我生孩子,是的,在他们心目中,这样的“大事儿”,才值得他们大老远跑一次,如果以他们“有事才来”的理论分析,那么他们下次来咸阳,应当是又又结婚吧,噢,这少则需要二十年,多则需要三十年。
绝非夸张,除非有一天,他们看开了,懂得省钱其实没有亲人欢聚一堂来得重要。
❷
我经常心疼他们舍不得花钱,这都是以前穷闹的,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可是怕花钱、舍不得花钱的习惯却没变,而我的省俭,则深受他们的影响,虽然不算富裕,但消费水平却明显低于收入。
记得五六年前,我们当时存了点儿钱,一个朋友也存了点儿钱,我们都决定花掉这笔钱,朋友的选择是买车,我们的选择是再买一套房。
当时我还觉得朋友很傻,车是消耗品,但是房子却是增值品(至少保值),将来不住还可以租。我深以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其实深究起来,是我舍不得买车,因为车这玩艺,太费钱了。
其实我很需要一辆车,因为我经常咸阳、西安两边跑,这些年来,大多时候也在西安上班,如果有一辆车会方便很多。
的确,养车比较费钱,我们没买车,貌似省了一大笔,却也没成为百万富翁是不是?而买车的那位朋友想去哪儿开着车就出发了,尤其有了小朋友后,更能感受到有车的便捷。
我一直羡慕那些肯花钱敢花钱的人,我好几个朋友就特别舍得花钱,比如,王大美同学为了看场话剧,会花上八百大洋,换作我就觉得非常肉疼,我也很想看那部话剧,可是如果让我掏八百块,除非拿着刀架我脖子上。
所以,我做不了败家娘们儿,因为一花钱我就肝疼肉疼心疼。
我另一个朋友,前年在五环看上一双入门级跑鞋,搞活动,200块,怂恿我和她一块买,我能不能告诉大家,我犹豫了好几天?我觉得200块钱好贵啊,而这个朋友却觉得很便宜,因为她的跑鞋一千多,我猜如果让我花一千买双鞋,我会犹豫半个月,结论还是:算了吧。
而这个朋友的消费观,也深受父母影响。她说她很小的时候,家里就冰箱、电视、洗衣机一应俱全,其实他爸妈的收入也一般,可是她爸觉得挣钱就是用来提升生活品质的,所以她家虽然经济条件一般,她其实是富养长大的,她的消费观完全遗传自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绝不是问题。”
也因此虽然没人帮她看孩子,她和老公都需要上班,但是他们请了个保姆,帮他们接送孩子,而我身边很多妈妈,并没有这种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即使孩子上了幼儿园,也以没人接送为由拒绝出去工作,不像我这位同事,因为不怕花钱,所以活得很舒服。
❸
当然,人的消费观,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那天发小小懒虫和我聊天,虽然咱们在城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但咱们都还是“放水人”,就会贤是“城里人”。
“放水”是我们的家乡,我们从小在那儿长大,这片土地上大多数人,都和我父辈母辈一样,勤劳节俭,最大的心愿是靠银行里的利息过日子。会贤是我们同学,她之所以被小懒虫形容为“城里人”,是因为她的生活方式比较小资。
比方,她会一个人去星巴克喝咖啡,聊天谈事,都会约在这种地方,不似我们,没事儿绝不去这种听上去“高大上”的场所。其实这种场所,并没那么昂贵,但我们进去前就先胆怯了,会先入为主的觉得贵,就像我的父母,每次去县城,都会选择在路边摊吃碗面,其实单是吃面的话,面馆并不会比路边摊贵多少,没准价钱还一模一样。
可是他们心里先预设了门槛,觉得路边摊会比较便宜,并不考虑路边摊卫生相对较差,而他们只需要多花一两块钱(甚至不需要花钱),就可以吹着风扇甚至空调来吃品质差不多的一碗面。
因为怕花钱,不由地就选择便宜的、廉价的东西,甚至连人也开始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
而总是这么省,就算你不穷,也会变穷,因为你的消费层次,直接决定了你接触的人的层次。更要命的是,总是以这种穷人思维过日子,还会影响孩子消费观,让他们和你一样花钱就难受。
❹
挣钱的目是什么?解决温饱?改善生活?还是以备不时之需?总不会是存银行吧?
我们父母这一代,因为以前穷,都喜欢“攒钱”,有钱也舍不得花,不会花。比如,偶尔建议去饭店吃饭,他们会说,那得多贵啊,花同样的钱,咱们在家可以吃好多顿。可是他们没有细想,虽然贵了点儿,但完全不用费心思洗菜洗碗,更不用烟熏火燎在厨房受罪。
会挣钱不见得会改善你的生活,但是会花钱,却会让你活得舒坦很多,该花不花,那只会让自己难受。
还是以我的父母为例,因为心疼路费(我出钱他们也心疼),不来看外孙,就更本末倒置了,孩子转眼就长大了,他们也日渐老去,到时候真想来小住,恐怕就是有钱,体力和精力都不支了。
前阵子有篇鸡汤文不是说吗,20岁看上的红裙子,因为穷舍不得买,30岁倒是不穷了,可是,你还穿得出去吗?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钱该什么时候花,怎么花,不会花钱,不舍得花钱,其实是我们的通病。钱一定要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边,比如,与亲人团聚、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话剧、去看美丽的风景、享受美食……反正以我等工薪阶层,就算攒个二三十万,家人一场病,还不是一个子剩不下?
所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吧,当然,不是让你大手大脚入不敷出,而是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让自己活得舒服些。该去看世界看世界,该买车买车,你省了那么久,也该适当奢侈一下了。
李清浅
已发表小说杂文等近百万字。
专注细琐生活中的美好,讲故事、聊感情、话家常。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