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入门
个人思维体系的建立有许多维度,比如批判性思维、结构化思维、水平思维和垂直思维等等。这里我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目前用的比较多的,也很实用的结构化思维。主要适用一些不太了解这种思维,或刚开始锻炼这种思维的人。如果你已经拥有很强的结构化思维,就可以忽略啦。
1.为什么要锻炼结构化思维?
第一,帮助我们将复杂或庞杂的问题条理化,通过条理化的分析将问题简单化。
第二,建立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系,我们每天接触很多信息,如果只是过滤出有用的信息,却没有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那么对你来说即使是有用的信息也仅仅是信息而已。
第三,促使我们理性思考。在天天上演反转剧的今天,如果你看到一件事用结构化思维来考虑它,看到合理或不合理的地方,就没那么容易被别人忽悠着走。(比如这个新闻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依据是什么)
第四,方便我们表达自己,也方便我们理解他人。有时候觉得自己表达不清,不要说让别人理解,自己可能都无法理解。
如果你经常被周边的人说“你到底想说什么”,“你写的这个文档太乱”等,那么就需要来刻意联系一下这个思维方式~
2.结构化思维是什么?
我理解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将无序的、庞杂的数据、知识等进行整合梳理,再结构化的表达出来的过程。
同时结构化的思考我理解应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收集素材、分析问题到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一个是输出你的思考的过程。这可能是两个结构。
结构化思考是依托于一定结构的。我们知道不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结构(或逻辑)来思考。
比如常见的一类逻辑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比如分析宏观问题时“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等。
积累结构框架是锻炼结构化思维的关键。但其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框架能帮助我们粗略进行结构化思考。专业性更强的领域则需要更专业的框架来分析。
3.结构化的方法举例
这里说的是《金字塔原理》中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法,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法。
3.1自上而下
有一个已确定的主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你了解的结构方法里,能比较容易找出适合这个问题的框架,那么就可以信息放入框架中,以解决你的问题。
比如,我做产品工作,上个版本中增加了一个“更换手机号”的需求。那么这就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在分析这个需求的时候流程是(其中应用5W2H的逻辑):
1.收集资料
收集现有的实现更换手机号不同方案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收集信息的渠道,多方查找
2.资料归纳
进行归类,与产品调性结合分析,为什么这个产品选择了这种更换手机号的方式
最后梳理出来8种方式并列出优缺点
3.得出结论
考虑自己的产品定位和技术条件,我选择了3认为种合适的方式,以供会议探讨。
(这里是入门的产品确认分析需求的流程,高级的话就不是看别人做了什么然后进行选择,而是要思考新方式啦~)
4.输出方案
输出方案的话,又是另一个结构。可以以“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结构书写;也可以以“前端、后台、服务端”。
然后再细化从流程图、不同平台(PC/H5/APP)、不同系统(IOS/Android)等方面来描述。
也就是说你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能应用的不只是一种结构。多种结构可以帮助你思考的更全面更有条理。
但其实我这里分析还少了一个环节那就是“为什么”。因为这个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功能,所以我就想当然的走进了“怎么做”这一步。在评审时,领导说这个其实可以再考虑一下,需不需要这么做,有的时候换一个手机号就是想要重新开始,就像玩游戏重新练号一样。我当时确实有点懵,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虽然事后分析我们的产品还是需要这样的功能的。但也暴露了我的结构化还不够严谨。
3.2自下而上
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或问题,或者问题特别空泛,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框架。
1.列出现有的问题表象(1,2,3,4,5,6,7)
2.信息分组(组A:1,4;组B:3,5,6;组C:2,7)
3.根据分组判断规律,利用MECE(组A:XXX;组B:xxx;组C:xxx)
4.可能有的观点补充
3.3积累结构
多积累不同的思维结构,不然结构化思维就是一句空话。
列举一些例子:
流程类: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价值链
矩阵类:波士顿矩阵
其他:波特五力模型
获取途径:
①思维类书籍;②行业报告;③优秀文章;④网络
4.日常培养
4.1心态
改变和学习,本来就有一个纠结难受的过程,所以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4.2输入
①读完整的书
l 结论重要,但是如果你只知道结论没有过程,只能用来充门面。要知其所以然。
l 优质的书是有体系的,告诉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l 建议思维方式这方面的书选择国外的来读,他们研究的十分深刻;国内这方面的书籍很多依托于国外,但是筛选成本比较高
l 也建议多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一般都有特别清晰的脉络,同时还能自愈
l 书单:《金字塔原理》、《学会提问》、《思考快与慢》、《你的灯亮着吗》、《简单的逻辑》等等,一起努力读完~
②读干货文章
l 这个词快被用得烂大街了,但是要注意辨识什么是真正的干货。我的理解里不是脱去过程告诉你结论就叫干货。真正的干货应该是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的表达观点
l 建议读深度的长新闻,从来龙去脉讲清楚一个事件。我们不用看那么多一句话新闻然后指点江山
l 多读读科技界的文章
l 有许多优秀的已经纯熟运营这些思维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应用的
③适当选择优秀的付费学习
l 贵精不贵多。根据自己的能力最好同一时期只学习一个,学透了
④剔除那些混乱的利用你情绪的文章
l 集中一段时间和他们隔离开,减少摄入
4.2 输出
①模仿开始
l优秀的文章特别多,而且很多可以免费获取
l模仿也是梳理的过程,不停的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ABC三种思路/结构,为什么他用A,他用B;而不是看见他用了A,你搬过来也写一个A。因为如果你只是照搬别人一旦问你怎么不用B这种方式,你就发不上来了。
②从小问题开始
l 爱笑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太差?为什么,讲得通嘛?
l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为什么?
③从交流开始
l 两个超市A,B,你推荐哪个?
l 记账软件的推荐?
l 分析自己或他人的问题,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④书写成文
l 应用到你的工作报告中
l 应用到你的学习中
l 重视过程;书写中你可能也需要模仿那些优秀的文章结构甚至结论,可能有的人会说白白花那么多时间,最后还不是和人家的一样。我觉得你不用告诉别人这不一样,因为工作是结果导向的。但你要告诉自己,也要相信,这是不一样的
l 结合工具梳理,市面上这类工具很多
以上是我粗浅的见解,关键是了解之后有意识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只是听别人说,听一百遍你可能别人的说辞你都会了,但是别人的思维你还是不知道。遇到一个别人没说该怎么办的场景,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