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90后花痴妹子只爱小鲜肉?
你以为00后软妹萝莉族都是正太控?
你以为脑洞大开的二次元女群众永远只是动漫风?
错了。至少她们心中还有一个王!师!傅!
当我看见无数少女口中发出这样的呼喊:
“王师傅嫁我!”“王师傅男神!”“为了王师傅而来!”“帅得我全程舔屏!”
作为一只命苦80后单身汉(gou),此刻的我早已内牛满面……
你以为我说的谁?
当然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钟表老师傅王津
2016年年初上映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在年轻人潮流文化集中地B站上一炮而红
点击率超百万,弹幕超过200万条,豆瓣评分高达9.4 分
秒杀《舌尖上的中国》、《琅琊榜》等年度热门
而王津等文物修复师傅,也一举成为网络红人
纪录片之后,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上映了!
一经上映再次掀起全民讨论浪潮
那么问题来了:
文物修复看上去枯燥乏味
它凭什么能够引得90、00后迷妹们也各种舔屏?
整部片子重在表现专注的工匠精神
把这么严肃的事情说得要让人喜欢,该如何表现?
当然是要拍得接!地!气!
一言以蔽之,这部片子是如何做到的呢?
舍爷归纳了一下,主要还是八个字:
穿插故事!
不忘情怀!
先来说故事。
故事一:故宫闹鬼咋回事?
纪录片里说到
市面上流传一种说法
故宫夜里闹鬼
所以早来的人应该大喊一声
修复师们早上打开七道大门进入故宫后
一定要“吆喝几声”
吆喝几声?是请“鬼”先走吗?
答案揭晓后才明白
原来这吆喝是怕里头有小动物蹭一下就窜出来了
把动物们先惊走
黄鼠狼,野猫……
解说词说:
“这几只猫,也许就是宫廷御猫的后代”
原来,“故宫闹鬼”竟是由这几只萌猫引发的……
故事二:故宫红杏出墙来?
文物修复师们个个都是这个行业的顶尖高手
但他们是否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许多高人一样
终日不苟言笑、只知 “习武练功”?
错了。
纪录片中,修复师们闲暇之余摘起了“出墙”的红杏
字幕对这个场景也是相当的配合:
谁让你们伸出红墙外!
被分割在一个个格子间里
靠小盆绿植感受大自然的白领们看见这样的工作环境
不知道有多羡慕嫉妒恨……
故事三:我在故宫看人头,她在故宫骑着车
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
很多时候不是去看故宫
那是去看人头啊
可是下面这位女修复师竟骑着自行车在故宫闲逛!
还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让人吐血三升的话:
“星期一没人最爽了”
想想还真羡慕
毕竟上一个这么骑车逛故宫的人
是末代皇帝溥仪啊
故事四:赵本山是从清朝穿越来的?
在书画修复这一集
修复师们侃大山时指着画中一人说道:
看哪,像不像赵本山
修复师果然有眼力!
乍一看的确几分神似
看到这张画
不知道本山大叔心里咋想呢?
焦虑的社会
萌段子的存在不但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广大中流砥柱内心的紧张感
而除了接地气的故事与段子
对于工匠情怀的表现
则让整个片子显得更加内容饱满、分量十足
片中借一位修复师之口
把要传达的工匠精神说得十分透彻:
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人一样
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
以自身来观照物,以物来观照自己
将自身的活力给予物
物我合一
晨起日落,开门关门
择一事终一生
被老师傅们的匠心所感动
片中也可看到许多年轻人加入到文物修缮中
孜孜不倦学习和传承历史悠久的工艺
这样专注的态度对于尘世浮躁人心而言
实在是一剂治愈良药
所以说修复师们同时也在“修复人心”
其实丝毫不为过
难怪有观众感慨:
“看着师傅们用时间来缂丝,用静气修缮文物,内心也不知不觉静了下来”
说到静心
舍爷最安静、最专注的时刻是一边品茶一边看书的时刻
那么你呢?
所谓“匠心”首先是坚持与专注
沉浸于我们所专注的事情并享受其中
便是属于自己的忘我境界
又何曾管他是位处故宫,还是置身街头?
来说说你所享受的“专注”时刻吧——
画画、写作、一丝不苟地做一道菜还是其他?
请将你的故事留言给我们
喜欢就粉我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