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当评委。参赛的有二三十个老师,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不等,科目有语文,生物,音乐,美术,物理等五花八门。形式是微型课,时间每人八分钟。
好像课题是自选的,同科目之间也少有类同。有人带了讲稿,教具。第二名参赛者竟然悄悄地把讲稿下载到手机上,带进比赛,时不时翻看!
其实这都是不合要求的。
有一节高中物理课,讲的是摩擦力。引课是“手里拿着的杯子为什么不落地上,它受到了哪些力?方向是?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引课很好,简单又切题。
“下面一、大家打开课本阅读*页到第几页,并完成自学指导的要求。
二、实验探究,实验并交流,找出规律相互之间说一说
三、当堂练习:1、2、3题,找同学对一下答案,很好,请坐下。
四、回顾总结这一节的内容
五、今天的作业是……”
结束了!这个老师的引课,板书,教学理念都不错,但内容呢?我们没听到任何内容!如果每一节微型课都这样呈现在评委面前,还评什么?只是一节课的框架而已,没有血没有肉不丰实不生动!并且这个框架放在哪一个科目哪一节都可以。
今天有个老师问我:如果让你评不是你专业的课,你看什么?我说:“我就把自己当学生,如果他讲的我都明明白白懂了,那就是一节好的微型课”!我的观点她并不苟同,她认为:不是自己专业的课就看教态,看板书,看基本功。固然不错!但就像“买椟还珠”一样,盒子再好看也是贵不过珍珠的。当然两者不能割裂而应是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