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鲁国大夫,姓孟,名侧,字之反。有人认为他是孔子弟子,比如南宋诗人刘克庄(今福建莆田市人)有诗云:“弃甲争先去,收兵殿后回。但云马不进,应自圣门来。”
诗中的“圣门”即指孔门,意为孟之反是孔子弟子,但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没有足够的依据。
伐:通假字,通“阀”,《说文解字》:“阀,阀阅,自序也。从门、伐声。”阀阅,即仕官人家自序功状而树立在门外有雕饰的柱子。《玉篇》:“在左曰阀,在右曰阅。”
阀后延伸指功劳,如《旧唐书·张献诚传》:“献诚子煦,积阀亦至夏州节度使。”由功劳又延伸出因功炫耀之意。
阀又延伸指名门巨室,仕宦人家。如欧阳修《新唐书·柳玭传》:“东都仁和里裴尚书宽子孙众盛,实为名阀。”
阀又指依靠权势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支配地位的人物或集团。如:财阀;党阀;学阀;军阀等。
阀也指阀门。如:安全阀;止回阀。
古代“伐”和“阀”相通,而且与“矜”常常会连在一起用。如《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这是舜对禹说的话,意思是:正因为你不夸耀自己的贤能,所以天下的人无法和你争能;正因为你不夸耀自己的功劳,所以天下的人不能和你争功。
“矜”是自以为高明;“伐”则通“阀”,意为有功、有才,而自我夸耀。
奔:走也。即逃跑。从夭贲省声,会意字,金文从人、从三个止,会人跑得很快之意,所以足迹多。
奔的原义就是疾跑、快跑,如《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奔也指私奔,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奔也指疾速,如“奔流”、“奔腾”等。
《尔雅·释宫》曰:“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殿:击声也。形声字。从殳,臀(tún)声。形旁殳为手持兵器之会意字,表示殿的本义与兵器有关。
《说文解字》云:殿的本义是“击声”,但文献中不见用例。
殿通常多用假借义,指供奉神佛或者帝王受朝理政的大厅,即宫殿、殿堂。如《战国策·魏策四》:“仓鹰击于殿上。”
高大的宫殿有有给人震慑之感,所以殿延伸指镇抚、镇守,如《诗·小雅·采菽》:“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又假借为“殿后”义。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人置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曾侯乙墓竹简之“殿”字皆指殿后之车,此处为行军走在最后。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叫“殿试”。殿还有停止的意思,如《元典章新集》:“须殿三年,殿期已满”。
策:马箠也。即赶马的竹鞭,从竹从棘,棘指带刺的荆棘,竹棘结合指马鞭。如“扬鞭策马”,又如贾谊的《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也延伸指驾驭,如韩愈的《马说》:“策之不以其道”。意为不能因马的本性而加以驾驭。
策也延伸指督促、激励,如“鞭策”等。策也有谋略的意思,如“策略”、“计策”、“政策”等。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孟之反这人很谦虚不自夸,打仗败退时,他殿后保护大家,将要进入城门,他抽打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有胆量殿后,是我的马不前进。’”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
孟之反的谦虚低调,不邀功,不炫耀,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誉。可见,孔子是非常重视谦虚、低调之品德。
《荀子-仲尼》有云:“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
意为:灵活技巧而又能够遵守法度,就一定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勇敢而又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聪明而又谦虚,就一定是贤能的人。
现代人喜欢炫耀、乐于炫耀,各种炫富、炫阔,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有人为了利益,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也想尽办法沽名钓誉、巧取豪夺。
事实证明,低调的人,最终才是人生赢家,爱炫耀的人,他们将自食其果。
孟之反殿后事件
鲁国大夫孟之反在一场战争中,主动殿后,而不炫耀自己功劳的事迹被孔子赞扬,一个寂寂无名的人物,从此闻名千古。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鲁哀公十一年春天,齐国攻打鲁国。当时鲁国军队分为右军和左军两支部队迎敌。
右军由孟懿子的儿子孟孺子洩(即孔子学生孟懿子的儿子,曾向孔子问孝的孟武伯,当时他还没继位,所以称之为孺子洩)统领,左军由孔子弟子冉求率领,樊迟(后也拜孔子为师)为车右。
《左传》记载:“师及齐师战于郊。”就是鲁国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在“郊”作战。这个“郊”是指什么地方呢?
《说文》:“郊,距国百里为郊。”西汉经学家刘歆的学生杜子春(经学家,今河南偃师人)注《周礼》曰:“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也就是说,鲁军与齐军是在鲁国都城一百里以内作战的。
冉求率领的左军与齐军在郊外作战。齐军从稷曲发起进攻,鲁军不肯越沟作战。樊迟说:“这并非做不到,而是不信你啊。请再三申明号令,然后自己先冲过沟去。”冉求按他的话做了,大家都跟着过沟。
冉求领导的左军攻入齐军,致使齐军溃不成军,鲁军获得大胜。可是,鲁国的右军奔逃,被齐军追赶。
齐军渡过了泗水。鲁国的都城在曲阜。泗水流经曲阜的城北和城西,离都城只有30里路程,孟之反就在右军之中。
《左传》中对孟之反的记录是这样的:“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是说孟之反在逃跑军队的最后面,抽箭鞭打他的马说:“是马跑不快呀。”这和《论语》中记载的“策其马”有点出入。
同时,还记录了一个叫林不狃的军士。部下说:“逃走吗?”林不狃说:“我们不如谁了吗?”兵士又说:“那么停下来抵御吗?”林不狃说:“留下又有什么用?”然后慢慢撤退,结果被杀死。
孟之反在《左传》中记录的这次战争中的表现是“奔而殿”,奔是逃跑的意思,殿是行军走在最后。别人逃跑,孟之反也跟着部队逃跑,但是他在部队的最后面,殿后掩护别人。
在这场战役中,幸得有冉求、樊迟参加并获得大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冉求一定跟孔子详细讲了整个作战的过程,以及鲁国右军逃跑的整个过程。孔子对冉求的表现也作了高度赞扬:“义也”!
从齐军渡过了泗水的记录,说明齐军逃跑了30里,就到了都城。因为孟之反在最后面,将要进入城门的时候,开始打他的马。
孟之反并没有说自己是在殿后,而是谦虚地说是因为马的原因。不是我有胆量留在部队的后面,是因为我的马不向前的缘故。
我们看到了这个在历史长河里并不起眼的小人物孟之反,仅仅在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中提到的。他的美德将流转至今,接着还会千古流传。
孟之反有着不夸耀自己的美德。如果说孟之反不争功还谈不上,因为他是在战争中吃了败仗。但往往这个时候,才能看到一个人品质最好的一面。
一般说来,大家都跑自己也跟着跑吧,可是孟之反没有这样做。在说孟之反的同时,《左传》中记载林不狃的话,“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表达了对无能将帅孟武伯的微词。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孟之反很不幸地被安排在纨绔子弟孟武伯的阵营,注定胜算不大,孔子举孟之反的例子也有意在讽刺孟武伯。
《论语》中提到过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子游发现了澹台灭很贤能,然后把他推荐给了孔子,成为孔子的弟子,后来也成为一个千古传颂的“贤人”。
相比之下,澹台灭明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子游,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而孟之反同样是一个好下属,遇到的是无能之主,只能跟着将帅逃跑了,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