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向一位老说书先生请教过关于如何把嘴皮子练溜这件事,得到的一句回复至今记忆犹新:“嘴是播音机的喇叭,唱出来的是什么音,关键在于肚子里的磁带刻的是什么曲”。
说白了你能说出什么东西,说的好不好,80%是由你肚子里有没有货决定的,想要提高这80%无他,平时多学、多想,积累自己的思想深度。
而剩下20%靠的是所谓的“语言表达技巧”,既然是技巧,总归是有一些方法论或者讲套路可循的,根据老夫驰骋撕场多年,和各种极品对线、斩渣无数的经验,总结了表达沟通“八大注意事项”:
1. 目的明确
沟通本质是一种行动,有目的的行动和东一锤子西一棒子带来的结果注定截然不同,看起来再没营养的闲扯肯定都是要引导向一个结果的,设定好这个结果,在沟通的过程中,至始至终围绕你的要达成的结果进行,把握中心主题,一方面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另一方面即使在所谓的闲聊当中也能让旁人觉得这场龙门阵不是纯粹打发时间,这位还是有点东西。
2. 观点独特、断言并重复
《乌合之众》里面讲到“断言、重复、传染是领袖们将个人意志传播给群体的最好方法”。群体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因为他们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细微的情感。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在讲话的过程中,不要听起来不确定或退缩。当你陈述一件事情时,不要听起来像在问问题,永远有自己独到的的观点,知道什么时候分享你的观点,并且对自己的结论斩钉截铁、不断重复。
3.善于提问
仔细观察下周围的人不难发现,被认为“最健谈”的人是那些问别人问题比分享自己想法更多的人。每次谈话都以学习为目标,了解别人、了解新的东西,而不是急于告诉别人你知道什么。人有两只耳朵和一张嘴是有原因的,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4. 嘴巴别比脑子快
“话到嘴边留半句,事从理上让三分。”良好的沟通不是生理上的条件反射,而是一种受思维控制的有意为之的行为。如果反应很快,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在做出反应之前,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深思熟虑。老祖宗告诉我们要“谨言慎行”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脑子的发言轻则印象减分,重则“祸从口出”。
5. 不要再“嗯”了
沟通交流对人类来说不是最自然的事情,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会习惯性地加入一些令自己感觉自然的元素,比如“嗯”“呃”等口头禅,其实就是你的大脑在思考接下来的交流内容和方式。事实上在表达过程中,短暂的的沉默问题不大。沉默其实没有想象的可怕,它给了你时间去思考你想说什么以及如何把它说好,同时它也给了你的听众时间去思考你说了什么。
6. 使用“术语”
“我们先开篇预热,拉高期待值……然后借势发酵,引燃爆点,引起围观,为营销赋能”,前一段的“互联网黑话大赏”引起了一片吐槽,不过吐槽之余,未来的COO们发现这些“黑话”还是得用,毕竟对内大家都用你不用就显得OUT,对外依旧能获得逼格。其实无论在哪个领域,“术语”都能让你听起来专业且更有说服力,日常还是有必要做一定积累的。
7. 肢体语言
沟通传递信息的效果当中,只有10-15%是依靠口头的,其余85-90%为非语言(主要是肢体语言)。你的站姿、手势、面部表情,你说话的速度,你的声音的音调,你的四处走动,它们对你的听众的影响比你仅仅说话要大得多。展示权威和自信的最佳姿势是用轻松的肩膀直立(不懒散),坐姿向前倾斜,以表现你的兴趣和参与感。
8. 接受批评
你可以自由地表达你想要的东西,以及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但永远不要指望每个人都会同意你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你的表达方式,所以要做好被批评的心理准备,当批评来的时候,谦虚接受。并且,对每一个批评都要持保留态度——它们是有价值的,但它们也来自人的,人都不是完美的,别人也不总是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了解自己,对自己的交流选择要有信心,但也要保持愿意学习和适应的姿态。
以上表达沟通“八大注意事项”止于“术”,然术仅驭物,多学、多想、多练,以严谨深入的思维逻辑驾驭三寸不烂,形成自己的言语之“道”,方能于危局中同群儒泰然舌战,在时间里与长者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