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章的题目,让我内心里有一个期待,对于现代人的惆怅,怎么样用理论知识说明白。本章的标题是现代化的惆怅,用了七个小节来说明。作者用自己观察到的事例告诉读者,他眼中的美国人是什么样子。
作者身为中国人,他出生和学习都在中国,现看长住在美国,做为一个物理学家,他给美国人上课。在他眼中的美国人,应该是更接近地气。我们眼中美国人的形象,大多是从新闻和影视作品中到来的。看了作者在书中的描述,对美国人有一种钦佩感,当然这是在我看到这些内容以后产生的感触,相信读者看到这种情况也会有我这样的感触。
作者用了两个事件来告诉我们,美国的中年人不油腻,这两个事件都是我们通过新闻看到的,一个是56岁的女飞行员,在飞机出现事故时,把飞机平安的降落。另一个是57岁的男飞行员,在飞机双引擎发生故障时,把飞机落在了水上。后来这件事被好莱坞拍成电影,该机的飞行员也因此红透半边天。
这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两位飞行员不仅有精湛的驾驶技术,而且还有其他学科的学士学位。可以说他们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技能,他们处理的是偶然发生的事故,但是他们却具备了随时应变的技能,也许在某些事情上,出现了偶然事情,他们依然能站出来。
在我们还在为该多大年龄退休而争论的时候,作者看到的是,在他教的班级里,两位年近六旬的学生。课后他们向作者询问作业的事宜,在公交车上,有人说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时,有一位中年人接过话头,说那与中国人无关,完全是美国人的事。书里还有一些实例,让我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美国人。
人的年龄与阅历是个宝,但是如果你停止了学习,那么你的那些阅历只能说明你经历过一些事,却不能代表你的智慧。一些人到外地旅游,看到的风景,而那些风景却不代表你看到的一切,还有当地的人文风貌。在国内我常看到一些身背相机的老外,他们走街串巷,与当地人攀谈,还有参加当地的竞技运动。给我印度深刻的,有一次看一场自行车比赛,其中有一位满头白发外国老人在车队中特别显眼,那速度与激情,丝毫也不比年轻人差。
在我们这里,满大街看到的都是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公园里溜鸟溜湾赶早市,麻将与打扑克是我们的主要娱乐方式。想一下,我们的中年人为什么会油腻,从对生活的态度,就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只是在我们感叹生活苦与累的时候,是否想一下,以前理想的诗和远方为什么会被抛诸于脑后。
诗和远方是需要我们双方来营造,不是用抱怨来获得那些智识,而是通过学习与读书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现在我们整个国家都在提倡学习的重要性,做为普通人,也应该通过学习来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让那些狭隘的思维限制了自己的视野。
我们国内也有不服老的标杆,王德顺老人,五十多岁开始健身,八十三岁还能走T台。看到白发飘飘,腰板挺的笔直他,你我做何感想。趁着我们还年轻,莫让青春被虚度的年华荒废,我们也可以不服老,但是却要有不服老的资本。不是看你能比谁强,而是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在有意义的人生中,自由与责任那个更重要,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作者给我们的答案是责任比自由重要。这可能会给那些追求自由与个性化的人一盆冷水,如果你能冷静的思考一下的话,相信会赞同这个观点。看到一些报道,大多是年轻夫妇,有了孩子让父母代看,他们却过着二人的自由世界。
或许在他们眼里,自由比责任重要,啃老一族的出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现象。这些不是书中内容,只是在书中看到作者关于对“后现代”的逻辑推理,其中有对责任的解读,由此引起了我对责任的一些联想,从这些联想中可以看到,如果心中缺少了一份责任,那么就会少了些担当。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不是怎么去处理面对的问题,而是会从自身的利益去看问题。
在书中看到作者推理出来的逻辑,与我的理解有不谋而合之处,自强自立也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我们生来就是受苦的,但是有些苦却是一些人自找的,对于那些有烟瘾、酒瘾、毒瘾的人,他们常用自己的逻辑来推演人生,什么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些无厘头式的自我安慰,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更有甚者,认为毒品能够使人长寿,这些无稽之谈居然能被一些人视为真理。
如果一个人的观念被扭曲,那么他眼中的世界也必然是扭曲的,原本这个世界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再用那扭曲的思维去思考遇到的问题,得到的结果必然是扭曲的,带来的问题会更多。在书中可以看到,作者从《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写的《12条人生规则》中得到的观点,你总给自己讲一个什么故事,就决定了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由主义并没有在西方社会一统天下,传统常识仍然有意义,而且这些常识还会成为被人们追逐的对象。
现在看来,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读书与思考,从书中看到,作者就是从一些书籍中获得的洞见,从这些洞见中进一步思考,提炼加工成通自己的洞见。这是一个输入加工的过程,只有基本功扎实,才可以做到见招拆招,就像传说中的武林高手,无招胜有招。如果不是在书中这些知识的话,我也不会向着这些知识的方向去思考,再遇到相似的问题,可能还会是模棱两可之间。
看到这本书已经快接近尾声,可是我却觉得意犹未尽,平时利用零散的时间,也可以读书与学习,这是一个改变的开始,知道这样做对自己好,为什么不坚持下来呢?这不是以后要面对的问题,而是如何调整自己,在能利用的时间内,做好每一天要做的事,这样在未来才会少一点遗憾,自己的人生由自己负责,没有人会为你的遗憾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