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幼儿园常规管理。幼儿园班级常规,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你急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
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机关里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也就是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使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她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会像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
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自由行的常规教育:老师强调让幼儿自由的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动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就吱声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2.管制型的常规教育:在管制型常规教育中。教师常常会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教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进行行为控制的过程。你督促提醒和及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是幼儿城为了一个个的小小木头人。甚至有些幼儿从心理上开始抵触消失,开始不喜欢幼儿园。
3.教条型常规教育: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的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你一定要吃完了才能走。不会去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的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4.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常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你限制性的常规居多。比如说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的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有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地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怎样才能做到二者兼顾呢?
因此,常规管理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权威,借助惩罚和批评来达到管理的目的,不能总以“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来规范幼儿,而要使幼儿体会到常规会给自己带来乐趣和益处,这样幼儿才能将常规视为自身的需要,从而真正地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学习常规。
生活常规: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地完成启蒙阶段的知识学习任务。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等。
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等。
1.班级常规管理是幼儿教育的需要
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的,让幼儿活泼又有序的。进行一日活动,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样凸显成效。其实,他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了,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视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2.幼儿的特点指身心发展的特点。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班:生活习惯养成;
中班:行为习惯养成;
大班:学习习惯养成。
三、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1.对班级幼儿要有全面的了解:我觉得作为一名在一线的有时。将班级常规带好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也没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也就是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负责抓: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知道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一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幼儿园常规管理的具体措施
1.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的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比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们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儿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觉得可以自觉的去遵守。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大家共同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其他的幼儿可能就会进行提醒监督。及时的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的负担。
2.音乐规范幼儿的一日活动: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肠道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比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的站起来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曲,让幼儿的座位上得以休息。相信这样的方式现在已经是普及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3.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如何让幼儿能够安静快速干净的用餐。这也是老师常常会碰到的问题。比如我们班以前的时候。进餐方面就做的不是特别好,但是后来通过了餐前小故事,孩子们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当天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了,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安静的,你就快点餐。而且还能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静态的不良习惯,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进餐质量。
4.将评比的小红花进行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奖励,得到一朵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的时候。我们总是笼统的要求,各方面都要表现好。比如上课发言积极,要坐的端正。睡觉要乖,吃饭要干净,要相当等,由于各方面的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的几个,很多孩子中途就自愿放弃了。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其他小朋友总能找出他其他方面做的不好的地方。
5.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得以强化: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学校教育加上家庭教育,就是五加二。他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五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的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共育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我们还要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得到强化。
6.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比如在关系式的常规中,我要求小朋友们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椅子,欢喜排队,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刘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这些孩子们都能做到,都能遵守。相信大家都知道。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打败其他小朋友的身上,他还在开心的笑。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请能力强自控能力稍微好一点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们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是一举多得,当然了。在一日活动中,还是要一老师的守护为主。
7.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应该直接的告诉孩子具体的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总要告诉他不能做什么。比如说,老师看到一个幼儿将雪花片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宝贝,不要乱扔,把雪花片捡起来。可是这时候如果老师采用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定的方式对她说。宝贝,这个蓝字是雪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小花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来收拾,我想这样的方法是孩子比较愿意接受的。
8.用环境隐含常规教育:在幼儿园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比如在楼梯饮水处洗手处都贴上了小脚印。洗手处还可以贴上七步洗手法,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区域的规则。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用途系告诉他们做早操的位置。每个幼儿的用品上都标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水放。
9.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第一种示范方式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小朋友就会纷纷来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做到这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大声吆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中的大声指挥声中,幼儿也就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都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身边,轻轻的跟他说话。我相信孩子有事的时候,你会走到你跟前,轻轻的告诉你。而不是坐在位置上大声的喊老师,我们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大老远地喊着,快睡觉,别说话啦。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儿。我们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老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老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作为家长,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是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榜样示范法的。第二种就是运用。故事情境表演游戏等形式给幼儿以示范和榜样。比如说有一个班级老师发现,有的孩子总喜欢将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就利用幼儿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先对恐龙有了一个认识。但老师并没有要求幼儿都去做彭勇先人后己,而是又进行了一个分支活动。
10.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一时用儿歌,歌曲来进行渗透教育。这个也是我们大家经常用到的。比如乖宝宝来洗手,先把袖子卷好,再把小手搓一搓。还比如个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的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孩子闷在儿歌的气氛中,慢慢的掌握了上课的要求。都争先恐后的做老师的好宝宝,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做什么。让教师的氛围变得更加的亲切。
11.常规建立的坚持性:确定的规则必须要坚决的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一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搏的指令代替规则。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要让幼儿体验到规则的公证和互惠。从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却很少要求自己。
12.幼儿学习商讨班级常规,自主遵守,逐渐形成自主管理模式:就是我们中大班之后,孩子们的个性更加鲜明了。他们有明确的行为意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概念。提倡自主的管理模式。
五、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1.密切合作: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的成功与否。教师互相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
2.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该组织配班老师共同学习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分配到落实到每一个老师的身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园的管理是需要班级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平和偏袒的现象。
3.保持一贯行: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是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幼儿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的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题品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