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你无意间读到的某本书,甚至某句话都可能成为生命中的“伏笔”,成为命运之神预示的一条神秘而美妙的“线索”,也许事(时)隔多年,你才会意识到原来一切“后果”都有“前因”。
感悟:这段话出自《书择十本》第二篇“谈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的扉页上,就连第二篇的主题题目和这段话都出自一个叫“谢云”的文章。谢云是谁?
阅读者简介
谢云,网名江湖一刀,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给禅师学做教师》《阅读照亮教育》《大地温暖》等,主编《“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好班是怎么炼成的》《父母必修课》等。近年来专注于教育写作和演讲有个人公众号“刀哥看教育”和“家校会”。
感悟:第一次听到谢云这个名字,是在一位朋友的简书里,初看名字以为是美女,再看网名,似有一股侠客的杀气,据朋友介绍谢老师非常了不起,看了他的阅读简介,果然了不起。再看他的读书观点,成长过程,你会更加佩服。
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青春期遇到的书,燃旺了我的热血
大学期间,加缪的《西西弗神话》读的最为用心。除此之外还有他的《局外人》和《鼠疫》读了加缪的书后,特别是《西西弗神话》给他的启发是:我们每个人都像西西弗一样承受着劳逸和惩罚,但如果只是一味的抱怨,就会不断增强世界的荒谬感和人生的虚无感,所有的激情和梦想都会在不断的承受和重复中消耗殆尽。
张承志是影响了谢云老师青春的又一个作家。从《黑骏马》《北方的河》,到《黄泥小屋》《金牧场》,再到《清洁的精神》《荒芜英雄路》等。是这些书在他成长的岁月中一直和他相伴。他的毕业论文《论张承志作品中的宗教意识》,得了很高的分数。
感悟:谢老师说的这几本书,只是听说过,也曾在“布客说”上听徐文祥老师讲过《鼠疫》,也曾听好几位名师们谈起“加缪”谈起《局外人》。只是,还没有读过。谢老师说,加缪的观念和思想让青春期的他,明白了应该怎样“存在”。能把一名作者的书读后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可见谢老师是对张承志研究有多深入。
中年读过的书,让我真正进入教育
作者认为中年时候遇到张文质,张文质的影响几乎对他是致命的,通过读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让他慢慢的明白教育的内核和本质是:缓慢、从容、优雅。读张文质的《唇舌的授权》他发现教育随笔的另一种形式:碎片化写作——习见的情形与场景,诗意的叙述与表达,闪跳、通脱,没有任何逻辑的牵挂,却让人读来饶有兴味,别具情趣。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里一句话:“一个人生活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途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这句话对谢林老师触动很大,他开始主动进入到教育的广阔场域中。
受张文志老师的影响,吴非老师对谢云老师也产生了影响,当他读到《不跪着教书》的时候,他觉得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从吴非老师的书中得到启发,谢云老师这样说,抬头需要底气,低头需要勇气,不跪着自然也需要勇气和底气。教师的底气和勇气只能来自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当他读到无非老师说的这句话: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他做了旁批:“少欲望,多阅读”六个字以此来自勉。
谢老师从苏霍莫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得到这样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大多是常识的,但是今天的教育认为因为对常识“常常不识”,所以距离常识较远,甚至出现了许多违背常识的“反教育”行为,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够真正的遵从这些常识,践行这些常识,我们的教育面目或许能更好一些。
谢老师说:教育就是一群普通平常的教师,带着一群普通平常的学生,走向可能普通平常也可能不那么普通、平常的未来的过程。作为教育人,这样能够遵从教育发展的规律,尊重生命成长的节律,就像农民种地不为农时,不逆季节,效果应该就不会太差。
感悟:对于张文质老师我是早有耳闻的,据说是“教育行走的发起人”,就在前几天差点加入他的团队。他提出的教育就是:缓慢、从容、优雅,我特别赞同。现在的教育内卷严重,确实,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教育的初心了。《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曾经带领学生共读过,所以,印象深刻。至于说《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早已在我的书架上等我再次宠幸呢。谢老师说的这几句话,让我想起了“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一群不完美的人逐渐走向完美的过程。”这句话。“尊重发展规律、尊重生命成长节律、就像农民种地……”我的理解是,顺其自然。
“补课”式的阅读,让我在教育里深度沉潜
谢老师在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中,他认为怀特海把学习的对象定位为有血有肉的人,他的理解:也就是常识。谢老师也许是因为出生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所以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温润、优雅、舒缓的。这和佐藤学的这句话,有相通之处: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里边,佐藤学认为要让学校改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建立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教研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
《教学勇气》这本书对谢老师影响也非常大。作者帕尔默认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感悟:佐藤学提出的学校改变需要三年,现实中,教育改革好像都是速成班。很少人愿意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所这样的学校,做不到“静悄悄的革命”。正像谢云老师所说:我们不愿意支付“改革的时间成本”,不愿意“静悄悄”地慢下来,而急功近利,显然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发生。
当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世界无非教育
谢老师阅读《自由在高处》,他开始以“建设者”的姿态积极主动地面对教育,面对人生和社会。从这本书中,他获得的启发是:无论如何先要救出自己才能够救助,就像要照亮别人,先得让自己有光。
感悟:这不就是谢老师在他的第一本专著《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提到的“燃灯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