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用了孔子的话,用严刑酷法去规范人们的行为,只能让他们去遵守法律,而不能从内心中产生对这种事情的认同,产生真正的道德,而用道德去管理约束百姓,会让他们产生从内至外的改变,心有善念自然有行有善行。老子也说过,有深厚道德的人,不会纠结于表面的道德,也不会遵守所谓的道德规范,而执着于道德规范的遵守这一表面现象,那是真正的品德低下的人,因此用法律去约束百姓的行为,反而会让人脱离法律更加蔑视法律,因为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
司马迁对于孔子和老子的说法非常认同,他也认为只有从道德层面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道德提高了,才会避免很多社会问题。在吕后时的酷吏只有侯封,因为欺压功臣、打击皇族,在吕后死后便被满门诛杀,到孝景帝时,晁错利用严刑酷法推行削藩政策,遭到了七国的怨恨,后来被腰斩于市。
郅都是杨县人,以郎官的身份侍奉孝文帝,到了孝景帝的时候,做到了中郎将的位置。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让人当面对自己折服。有一次,他跟随孝景帝到上林苑,贾姬到厕所去了,一只野猪跟着进去。孝景帝示意郅都去救贾姬,郅都装作听不懂。孝景帝便想自己拿着武器去救贾姬,这个时候郅都阻止了孝景帝,他说像这种女人,随便都可以再找到一个,而你是天子,万圣之尊,怎么可以孤身犯险呢?万一您有什么损伤的话,太后和宗庙可怎么办呢。孝景帝便没有行动,野猪也走了,知道这件事之后,太后重重封赏了郅都。
济南有三百多家氏族,不听从朝廷的号令,横行暴戾,奸猾无度,济南太守拿他没有办法。于是孝景帝便任命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到了济南之后把氏族的首领全部抓起来,然后统统杀掉。其余的坏人吓得大腿发抖,一年之后,济南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相邻的十几个郡县也没有再出现过任何类似的问题。
郅都为人公正廉洁,有勇气,有能力,从不接受他人馈赠的礼物,不徇私妄法,他自己说,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就要恪尽职守,就算因此而丧失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做官的本分,做人的原则。
郅都被提升到了中尉的职务,当时朝廷中丞相周亚夫权倾朝野,但郅都对他也只是作揖而已并不跪拜,并不显得十分的尊重和恭敬,郅都凡事必以律法作为依据,推行严刑酷法,因此朝廷中无论重臣、权臣还是皇亲国戚,对他都敬畏三分,更是给她取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外号叫做“苍鹰”。
临江王犯罪被带到中尉衙门审问,临江王要求给他提供纸笔,他要给汉武帝写信说明情况。而郅都让人不要给他纸笔,后来魏其侯暗中命人将纸笔交给了临江王,临江王写的奏折便递到了汉武帝手里,而后临江王自杀而死,为此窦太后对郅都十分不满,孝景帝便调郅都到雁门关去防守边疆,匈奴人知道郅都来了之后,便不再骚扰边关。直到郅都死之前,雁门关一直相对太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郅都也有他自己的弱点,就是利用了大汉的律法,窦太后找到了机会,找到了砍掉郅都脑袋的机会。孝景帝说郅都是忠臣,请太后开恩。窦太后说道:“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于是郅都被杀,得罪了窦太后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宁成也是酷吏的代表,在做小官的时候他就喜欢和比自己官职高的人作对,手段十分凶残。宁成做为侍卫,侍奉在孝景帝身边,还得到了郅都的赏识,后来也担任了中尉的职务。长安附近的皇族暴力抗法,没有人敢去碰这个硬骨头,孝景帝就安排宁成去处理,尽管宁成的品德比不上郅都,但是因为他手段狠辣不留情面,和郅都的处事方法一致,因此豪强们对他也心存敬畏之心,不敢再造次滋事。
汉武帝继位之后,宁成担任內史,外戚对他有意见,因此就联合起来诽谤他,按照法律判处他剃发和用铁锁勒住脖子的刑罚。宁成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得到重用了,因此就私刻了公章,出了函谷关回到家中。宁成说当官如果不做到两千石,经商挣不到一千万贯就不算是好商人。他向人借钱埋下了一千倾可以灌溉的土地,然后租给穷人们去耕种,几年以后天下大赦,他已经有几千斤黄金的家产了,他专好打抱不平,所有的朝廷重臣以及贵族都不敢和他为难,因为他手里掌握了这些人大量违法犯罪的证据,他的权力甚至超过了一般的郡守,出行的时候总有几十号人跟在身前身后前后簇拥。
汉武帝时期,最出名的酷吏就非张汤莫属了。张汤是杜县人,他的父亲曾担任长安的县丞,一次父亲外出,让张汤看守门户。回来的时候发现老鼠把肉偷走了,张汤的父亲十分生气,就斥责了张汤,并用鞭子抽打他。张汤便挖开了鼠洞,找到了没有吃完的肉,抓到了老鼠,然后对老鼠进行审问,逐一落实罪行,最后判处老鼠分尸之刑。张汤的父亲对于儿子熟练的审讯技巧十分惊讶,便安排张汤学习法律文书的相关知识,张汤的父亲去世之后,张汤便担任了一般的文职官员,并没有得到重用。
周阳侯田胜开始做九卿之官的时候,曾经被关押在长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张汤积极维护田胜的安全。后来田胜封侯之后,就把张汤引荐给当朝的权贵。后来在担任內史的时候,由于张汤才华出众,深得宁成的赏识,便被推荐给汉武帝,负责主持修建茂陵的工程。
武安侯田蚡担任宰相之后,张汤被任命为御史,在在追查皇后陈阿娇的巫蛊案件中,穷住猛打把皇后一党几乎连根拔起,对此汉武帝十分满意,对他更加信任,任命他做了廷尉,就是国家最高法院的院长。张汤和一起受封的赵禹结为了莫逆之交,但是两个人的做事方法却大不一样,赵禹为人廉洁清高,不喜欢和人交际,朝中的三公九卿来拜访他也不接见,而是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而张汤则不同,尽管心底里对这些也十分厌恶,但是他能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结交天下名士,尽管心底里并不认同,但是表面上表现的对这些人十分仰慕。
张汤知道汉武帝喜欢儒家,便按照儒家思想对法律条文进行完善和修订,只要皇帝有看法,他立刻就去纠正。很多人看不惯他的做法,他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其中最要命的就是三长史,他们最终要了张汤的命。不过张汤死后在清查家产时发现他十分廉洁,家中的财物全是皇帝所赐,并无余财。看到了张汤的遗书,汉武帝立刻杀掉了三长史,害人害己指的就是这三位老兄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