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欢喜让我忧》是台湾歌手周华健的单曲歌名,歌词为爱情主题。我将其“移植”,更换主语,变成朋友圈,或叫群。我的朋友圈(群)呀,让我欢喜让我忧,爱悠悠恨悠悠,无法挽留,又时时想起你的温柔,给我关怀为我解忧,也为我凭添许多愁,让我欢喜让我忧。
这里的朋友圈,不是朋友之间交往的圈子,特指腾讯微信上的社交软件,全称微信朋友圈。我和我的亲友们在这个圈子里上贴各式各样的信息,晒心情、晒友情、晒旅游、晒美食、晒照片、晒亲子、晒心灵鸡汤……以至于朋友间的聚离由天涯海角成为近在咫尺,不需致电询问不需登门拜访,就可以对彼此生活了如指掌。
朋友圈里有许多群,家族群,亲戚群,朋友群,同学群,同事群,邻居群,球友群,博友群,旅游群……。在大群底下又有分叉的小群,小小群。譬如同学群,可细分大学群、中学群、小学群,再分为全校群、级段群、班级群。拢共有几十个群之多。若每人一天发一条,每日收的信息上千条,可谓海量。单单快速浏览一次,恐怕要花费好几小时。
我启动“消息免打扰”功能,避免过多干扰。而不看信息,似乎做不到。这如同你买了股票不看行情一样,那K线图的上上下下,分分秒秒撩拨着你的心脏,关乎你的真金白银流进流出。群友信息与钱袋子无关,却与人的好奇心有关。人有寻奇探秘之心,总想在第一时间里知晓谁说了啥?与本人有否关联?若是重要信息,便想跟进,转发,与友人分享。
我粗粗分析,朋友圈信息内容大致可分几个类型——
一曰温柔型。常见于亲朋好友群。时发温馨告知,养身之道,生活小常识,可口的心灵鸡汤,于他人如同炎炎酷暑趋至清凉之处,喝上冰镇饮料,令人神清气爽,沁人心腑。
二曰惊喜型。往往见于志同道合者。他们知识渊博,思想犀利,观点新颖,表达上收放自如,恰到好处,每每碰撞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如同炼炉旁的钢花,五彩缤纷,美丽壮观,让人时时有帮补,有进步。
三曰平淡型。经常发“你好”“(早)晚安”“忙吗”之类问语,或转发新闻早播,天气预报,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回则平淡叠加,不回嫌少礼,回与不回都在踌躇犹豫间。人家乙方好心好意,真心可鉴,甲方却没心没肺,无情无义。所谓平淡,实则真情。
四曰火辣型。极少数人可能嫌群里太乏味,总想闹出点动静来,却用语言抵毁他人,自然引火烧身,引起公愤。群人围而攻之,肇事者拚命反驳,上升至口舌之战,结果于事无补,又伤了感情。这属于没事找抽型。
自从建立了众多的群,我就忙乎起来。早起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手机看朋友圈,如同皇帝观览奏折,看到紧要处,忍不住地“批阅”起来,点评一二。多年来,我亦从中阅读到太多美文,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增强了交流,加深了感情,享受到快乐,收获到友谊。
我也时不时在朋友圈分享自创文图,满屏力赞,互动留言,活泼生趣。也有人保持沉默,潜伏得深,偶尔抛头露面,也语出惊人。微友三观不同,互相包容理解,若不触及底线,便相安无事。
诚然,建立朋友圈也有让我忧虑的。譬如,每天要花费许多时间关注这个群那个群。群友说话,得适当回复一些;群友聊天,得跟上说几句,说到热闹激烈处,不免情绪随之波动。
每天在群里看着群友之间互聊,探讨争论,进而发生龃龉,也会心情抑郁,感到不胜其扰。渐渐地,我对群产生复杂的情感;渐渐地,发现群里就有一些无聊的人,无所事事的人,天天在群里胡侃的人,性情不相投,性格不相近,兴趣不相合,说话不投机的人。
最近,群里发生两件事。一女士发了一条很好的转文,一男士用不礼貌的口吻,说她重复发文,浪费群资源。重点在他用语和口气不对。人家转文时,无需一一验证此文之前有否用过。依她看来,是首次让大家分享。
有人站出来打圆场,说群资源无限,即便重复转文亦无妨,再说,大家有看与不看的权利,切忌重口。结果群里发生舌战,弄得人人不快。
还有一次是某人在群里披露了某女士敏感的个人隐私,令她大动光火,当场退群,起誓再也不与此人交往。
群多了,生出许多纠结不说,还发现时间变少了,读书写作亦越来越少。终于在一番犹豫之后,心疼地解散一些辛苦创建的群,果断剔除一些忍无可忍的群人。
或许,有人会说我“拎不清”,不近人情。难道随波逐流就合群了?宝宝有苦。建群初衷是聚拢人气,建立关系;弃群理由是远离是非,求得耳根清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嘛。建群与购买手机一般,是为了方便行事,却因此负轭在身,委实划不来。
友人郑某与我经历一致。起初,他感到情谊最真挚,加之工作、生活上的些许压力,可以在群里痛快淋漓地发酵与释放,有时家人、同事不能讲的话,反而在群里找到安慰和知音,代替了许多喝酒聊天,饮茶叙旧。
后来,建立了太多的群,群友密密麻麻一长串,成天滴滴滴地叫,烦不胜烦。上班看手机,下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到家坐在沙发上又看手机。手机成了“情人”“第三者”,成了生活的大部,成了须臾不可少、无以取代的宝贝,便是一种灾难。他现在亦删除许多,说心清耳静了。
让我欢喜让我忧,我的手机我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