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三个陷阱识别vs两大选股法则
在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中,如何进行股票投资,从而打破七亏两平一赢?其实本质上而言,在大周期内,价值投资仍是首选之道。
首先我们说说常规投资者选股的方法:
- 小道消息法:听从各种小道消息,包括股评家、朋友推荐、追涨杀跌;
- 所谓的价值投资法:自认为市盈率较好,企业盈利不错,挑出自己感觉靠谱的股票。
我们先不在理论上反驳上述方式的好与坏,但想举例说明上述方法的正确操作方式。
我们众所周知,腾讯旗下的微信,拥有活跃用户达到8.3亿。请问你听了这个消息有什么反应?我复盘一下我们从浅入深的思考方式:
- 哇塞,微信用户8.3亿,真牛;
- 8.3亿,中国人口15亿,差不多是一半多的人在使用微信了;
- 8.3亿,中国人口15亿中的青壮年估计也就是这个量,基本上会用智能手机的估计都在用微信;
- 8.3亿,中国人口中有挣钱及消费能力的人,都在使用微信了。
- 能拥有如此聚集人群的产品的公司,前景肯定很好,股票值得购买。
如此,你会发现,拥有解读新闻及消息的能力,其实才是成为“听取小道消息”的境界。如果没有解读分析能力,所谓的消息不过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消息,而并不会成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当然,腾讯从十多年前刚上市的4元,截止今天前复权达到1200多元,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涨了300倍。这并不是凭小道消息就可以判断的,我们仍需要回归到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坦白讲,也就是巴菲特成功后才为世人所知。否则,在中国特色的股市中,许多人对于股票进行价值投资是嗤之以鼻的。)
既然价值投资是王道,我们就要明白价值投资中的陷阱及对策。价值投资的前提是,对于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分析,而对三表(综合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是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的要求的。(对三表根本不在乎而只是选择小道消息法的投资者,请绕道)
陷阱一:应收账款增幅 > 营业收入上升幅度
某家家电企业,于2015年销售(押货)100台,实际销售20台,产生了80台的应收账款;于2016年,销售(押货)150台,实际销售了30台,产生了120台的应收账款;于是在2016年的综合损益表上,销售一路高歌,去年销售100台,今年销售150台,实现了50%的销售增长。事实上所有的货并未销售,也未能转化为销售收入。
结论:如果某家企业,连续两年应收账款增幅超过营业收入上升幅度(绝对值,即数量或者金额,而非百分比),那么证明销售并未有真正的增长。此类公司应该谨慎投资。
陷阱二:存货增幅 > 营业收入上升幅度
同如上述例子,如果2015年,生产100台,销售20台;2016年,生产150台,销售30台;销售增长率(30-20)/20台=50%;但关键是,库存由原来的80台,上升到了(80+120)=200台。
结论:如果某家企业,连续两年存货增幅超过营业收入上升幅度(绝对值,即数量或者金额,而非百分比)。那么证明此企业,有可能正在进行无序生产,销售无法承受,产生库存堆积。此类公司我们应该特别小心对待。
上述两个陷阱,常存在《综合损益表》中。 目前,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三表,基本上均是将综合损益表摆在三表的第一位,其原因,就是可以将数字做得漂亮。而我们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只是有“表面阅读综合损益表”的能力,相对也容易中招。
陷阱三:流动负债远大于流动资产
此陷阱,可比较容易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判断,流动负债是代表短期要偿还的债务,而公司的流动资产为短期可以变现的资产。如果流动资产,远低于流动负债,那么无论这个公司的营运效果及效率如何,一旦出现“挤兑”的情况,此公司除非可以再借到债务进行还债,拆东墙补西墙,否则,只能宣布破产。
所以,对于此类公司,我们的建议是,远离此类公司。
注意,这里说的是流动负债“远大于”流动资产。不同的行业,负债和资产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像银行或地产类企业,流动负债就会大于流动资产。只有“远大于”这个风险性才是难以预估和控制的。
讲完上述三个陷阱的识别规避,接下来我们讲两大选股法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