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十月,秋意渐浓,兴之所至,驱车北向,登镇北台之巅,极目塞上横秋。
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达景区后,横匾镇北台三个大字,古朴沧桑。走进景区,地势开始由低向高,写着万里长城第一台几个大字的石碑横立于前。右旁,一座仿古凉亭在枫叶林中若隐若现。沿着小路缓步进入贡城南门,登阶穿台洞而上十几米,一个院落豁然出现,两间红柱灰瓦的仿古式建筑耸然而立,据说曾是当年驻守镇北台的将领和士兵住的地方,后来闲置利用,修补成为资料馆——分别介绍镇北台和长城历史。
伴随着从耳畔传来的嗖嗖风声,走在这不知来自何处的砖头上,沿城墙直至台巅的路越来越陡,我不敢朝下看,脚下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也许是高处不胜寒。
站在这座雄浑壮美的古代军事要塞之巅,向北瞭望,烽火台和光秃秃的土城墙依旧。恍惚间,我仿佛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看到了当年烽火报警、战马嘶鸣、旌旗猎猎的历史画面。
此情此景,想起清人李蔚观的《秋日登镇北台》:“一声羌笛日初曛,愁见飞蓬逐雁群。独倚高台秋又尽,关渝萧瑟锁塞云。”高楼、孤城、羌笛、笳声、漠漠风沙、飘飘雪片、南去的雁群……诗中的塞上风光不胜凄凉,真实地写照了当年的古战场。而今,漠漠风沙早已绿树成荫。
向南回望市区,目光穿过垛口,高楼林立。“黑云压城城欲摧”,乌云渐渐布满天际。看,在乌云下面,一幢幢建筑物疾驰而过,似乎在奔跑,又好像兀自独立,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广袤的天宇下,唤醒昔日的影子。那是在古城里茕茕孑立的树影,曾经有一个过客驻足,为之彷徨。我们追逐的世界,它如一朵玫瑰花,浑身长满刺,却散发着淡淡的迷人清香,它牵引着我们的脚步。我们翘首以盼,最终发现它也不过是一块虚幻的石头。目光所及,一个个或远或近的地方,也不知在城市或者城墙的那一边有什么在等待着。
在这个穿越历史和岁月的空间,我那有些轻飘飘的躯体似乎变得安详。突然,好像有一个声音渗入这厚重的城墙,和每一块厚重的砖石说话,它们在聆听,也在向我诉说着什么。我们目光落在褐色的城墙上,上面有着裂缝,曾经有无数双手在上面摩挲。在这古老的城墙上,缱绻流连的人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在榆林,秋总是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乍暖还寒的春总带着丝丝凉意,热浪滚滚的夏总是扑面而来,寒冷刺骨的冬更是夹杂着满目荒芜。只有秋,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温柔婉约,让花为它最后一次芬芳,让鸟为它最后一次鸣唱,让风肆意轻狂,让雨轻舞飞扬。
数百年来,镇北台一直静静的矗立这里,起伏的群山、交错的人群、童稚的声音、跋涉的老人。看长空落日,听秋叶坠地。镇北台见证着岁月变迁,经历着沧海桑田,凝聚着塞北古镇历史的厚重。
秋季的镇北台带着历史沧桑调和的颜色,让人安详,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