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班里发生了这样一个情况:学生甲某和他的同位乙某因说话时意见分歧而起争执,两人相互指责,谁也不肯相让,直至老师来上课,两人才闭口不语。时至中午,乙某回家向爸爸、妈妈哭诉此事,爸爸心疼孩子,怕自家孩子吃亏,当时就拨通班主任的电话,要求老师给孩子调位与甲某分开。下午,学生到校后,班主任找到甲某与乙某,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并对其两人进行了说服教育,两人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相互道歉。本以为,两个孩子表现不错,此事应该顺利解决了。可是事与愿违,乙某的妈妈当日下午放学接孩子时,把甲某叫住,当着其他学生的面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甲某当时没敢说话,但却满肚子委屈,回家后又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妈妈。甲某妈妈非常生气,就拨通了班主任的电话,要个说法。班主任也觉得乙某的妈妈确实有些过分,不应插手此事。于是就好言相劝甲某的妈妈,表示一定和乙某妈妈好好谈谈。做通了这边的思想工作,又拨通了那边的电话,给乙某的妈妈讲明了道理,双方家长总算握手言和了。
事情虽小却发人深思:试想,如果乙某的妈妈训了甲某,甲某的妈妈第二天再训斥乙某,反反复复,结果会怎么样呢?很显然,双方家长必然针锋相对。这样,家长成了仇人,孩子也成了冤家,何苦呢?何况,有学校,有老师,家长插手,会给学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发生一些小纠纷在所难免,而家长盲目介入,同学之间的情谊荡然无存。家长这种盲目解决问题的方式,势必会给孩子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再说,当家长还在为孩子的事情舌剑唇枪的时候,说不定两个孩子又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必要参与吗?
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了现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现在的孩子哪怕不再是独生子女,但依旧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又过分地依赖父母亲,受不得半点委屈,一点小问题就好象是天大的事情,动不动就告知家长。家长呢?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常常是一气之下,头脑发热,不管三七二十一,出了气再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子女,难道眼里还能揉得进一粒沙子吗?心里还能装得下别的人吗?久而久之,为所欲为,自私霸道成了孩子的个性。于是,一桩桩家长参与学生纠纷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试问,什么是教?什么叫育?“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育为: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要真正明白什么是善的人,才能把善说出来、做出来,上行下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上行下效,刻不容缓学习的不是小孩,首先要学的应该是父母长辈。还是俗话讲得好: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吧。比如有些家长说,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那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家庭环境中也没有看书的氛围呀。如果爸妈们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爱读书的好榜样,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看看书,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不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只要他(她)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行。坚持一个学期试试,还愁孩子不喜欢看书?
爱子心切,人之常情。但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所以,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阳光心态做智慧父母。人不可能活在真空里,学会与人相处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程,明智的家长应该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之间有些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不要随便介入,因为放手也是一种爱,还是让孩子自己学会相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