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红楼梦》:
“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
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吃货看到食谱……”
《红楼梦》里,
有各种吃:吃饼、吃糕、吃菜、吃饭、吃茶、吃酒、吃药……
各人都吃:老太太吃、小姐们吃、老爷吃、公子吃、丫鬟吃
……居然,神仙也要吃——
故事开头,一僧一道跑到甄士隐的梦里,笑谈了神瑛侍者灌溉了绛珠仙草,绛珠仙草修炼成女身,神瑛侍者思凡,绛珠仙子便也下界,以泪报灌溉之水。
书中提到:绛珠仙子是要吃东西的——
“饥则食蜜青果为膳,
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可以说,
神瑛侍者灌溉了绛珠仙草;
蜜青果和灌愁海养育了绛珠仙子。
设想一下:
一个美丽善良的仙子,渴了喝点水,饿了吃点果子,
吃饱喝足后,为水拂去落叶,为果树捉下小虫,
满足地说:“谢谢你们赐予我的美味,你们养育了我,就像我的父母一样,有机会我一定做你们的女儿。”
一天,她要走了,去还泪,
蜜青果、灌愁海水舍不得她,
于是他们一起下凡了。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
灌愁海水成了红尘里的林如海;
蜜青果成了尘世间的贾敏;
(在书的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的谈话中,
便知道林黛玉把“敏”字都念做是“密”字,
密和蜜的读音是一样一样的。)
绛珠仙子就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林黛玉。
绛珠仙子下凡后开始还泪之旅的第一步,
便是报灌愁海水和蜜青果的养育之恩。
灌愁海水——林如海,
应是不少少女的“春闺梦里人”吧?
典型的“三好男人”——
家世好:生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
读书好:“前科的探花”(全国高考第三名);
官运好:先是“兰台寺大夫”(据说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后是“钦点巡盐御史”(据说是盐业公司总经理)。
这样的如意郎君,
蜜青果——贾敏完全配得上。
她是千金小姐,
从王夫人口中,我们得知
“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
是何等的金尊玉贵。”
她是贾府的掌上明珠,
贾母对黛玉说,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
婚前的蜜青果,
那真正是泡在蜜罐罐里面的果果儿吧?
婚后,从林如海的介绍上看,
这个有权有钱有脑的富家读书公子“有几房姬妾”
(自带弹幕性质的脂砚斋甲戌侧披是:“带写贤妻”。
如果不贤,哪里容得下姬妾?不是一房、两房,是几房啊!)
从贾雨村口中,我们得知“必不凡”。
从全书的目录看,在前八十回里,
这场大悲剧中先先后后去世的人物,
贾敏排在第一,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实际上从林黛玉的母亲开始,
便开启了悲剧大幕。)
前八十回目录中其他人去世所用的词是:
秦可卿、金钏、贾敬——死、
林如海——捐馆
秦钟——夭、
尤三姐——归地府
尤二姐——自逝
晴雯——夭
……
而给贾敏配上了“仙逝”一词。
这暗藏了作者对贾敏多少独特的尊重啊!
当时,凤冠霞帔,花轿红烛,
千金小姐嫁给了富家公子,
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生活得幸福吗?难说。
从两人的名字来看:
灌愁海水,这愁字,可能说明林如海有满腹的愁肠吧?
蜜青果,这青字,可能说明贾敏的内心也是酸涩的吧?
“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是童话故事里结尾才有的;
《红楼梦》里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红楼梦》不曾饶过哪个女人,贾敏不会例外。
有一次,黛玉的丫鬟紫鹃对黛玉说过这样一段话:
“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
虽未指名是谁谁谁,
但听起来,这“公子王孙”“天仙”这些字眼刺耳不?扎心不?
为了这话,在那个漫漫长夜里,
孤苦的弱小女孩想着自己、想着父母“泣了一夜”。
还有一次,紫鹃试探宝玉说林家要接黛玉回苏州,
宝玉狂性大发,贾母安慰宝玉时说:
“林家的人都死绝了”
“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
这是对林家有这多少怨、多少恨啊!
一僧一道曾说过,这红尘中是
“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生悲”“万境归空”
甲戌侧批:四句乃是一部之总纲。
(想来吃东西也无外乎这四句:
本是美味,总有人根据自己的口味说咸说淡、说油说干,总有不足之处,可谓“美中不足”;
一道美食,从食材的播种饲养、收获宰杀、加工制作到入口,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可谓“好事多魔”;
吃着吃着,吃高兴了,吃多了,吃得拉肚子吃出三高,可谓“乐极生悲”;
吃完了排泄完,可谓是“万境归空”)
其实表面上看林、贾两家应是互相敬仰、相处融洽的,
否则,贾母不会把自己最疼的小女远嫁到苏州去。
从贾政为贾雨村复职的事积极运作来看,
如果林如海与贾家的人相处不好,
他就不会托贾政“周全协佐”;
也不会在外人面前把贾政夸得一朵花似的:
“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
另一方面,贾政是很给这个妹丈面子的,
才使贾雨村由当时弄得“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到后来“不上两个月,择日上任去了。”
在表面光鲜的生活下,黛玉是格外的孝顺。
报恩,当然要做个听话的乖宝宝。
黛玉是父母的小棉袄,
才使得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林黛玉被当儿子养,“假充养子之意”
书中还有个当儿子养的,是王熙凤。
当儿子养,无非是想要把自己最得意的传给她,
所以王熙凤学会了杀伐决断,
林黛玉学会了读书、做学问。
林如海去世后,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这次“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
一个“又”字,这说明初次入贾府是带了许多书籍的。
所以,刘姥姥见了黛玉的房间说,“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
别看黛玉初进贾府“只带了两个人来”,
她只是打算短暂的住,就像去上个学、出个门一样随便。
她平时上学时,都有“两个伴读丫鬟”。
“伴读丫鬟”,在全书中,只有黛玉这里提到了,
刚开始薛宝钗想入宫,
是“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
跟公主郡主当伴读。
(其兄薛蟠打死了人,
谁不怕这样的人家会带坏公主郡主们,
这落选是自然而然的。)
贾家的迎春她们也上学读书,但没提到专门的伴读丫鬟,
黛玉初进贾府时,提到
“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后来,贾府逐渐衰下去,
“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
像个人样的不多,能伴读的是没有吧?
由此可见:林家的家境不比贾家差;
黛玉在林家的待遇不比迎、探、惜在贾家的待遇差。
教育一定要是一个肯教、一个肯学,
这里是父亲肯教、女儿肯学;
到后来香菱学诗,也是黛玉肯教、香菱肯学,
想来黛玉教香菱写诗时,方法都是一套一套的。
可能也是学霸老爸林如海教黛玉作诗的方法吧?
林如海不光自己教,还请人来教,
“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
其实,读书识字,对一个探花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为什么还要另聘教师来教?
一是林如海当着大官,公务繁忙;
二是家里有几房姬妾,家事繁忙。
即便是如此,还是得空就教。
就连一些生活细节,
都教育到细致入微的地步了: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而黛玉和母亲,
母女二人经常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聊天说话吧?
经常会说起贾家的情况、说起王熙凤、说起贾宝玉来,
“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凭着贾敏对宝玉这样的评价,如果贾敏活着,是不可能让黛玉嫁给宝玉的。)
黛玉对父母的教诲都记在心里,
时常都记得。
这真是很难得。
后来,贾敏一病而逝,
林黛玉则“侍汤奉药,守丧尽哀,”
再后来林如海身染重疾,写信接黛玉回去,
直到最后贾琏带了黛玉同送林如海灵到苏州,
想必也是“侍汤奉药,守丧尽哀,”
连宝玉都为黛玉担心
“了不得,想来这几日他不知哭的怎样呢。”
至此,黛玉对蜜青果和灌愁海水的养育之恩已全部报完。
这才是为人子女报恩的正确方式。
第一篇
已发企鹅号、头条号。
企鹅号、头条号、微信公众平台名称均为:书中自有吃吃吃。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