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贾玲即将毕业,马上就可以用学识和努力变现的时候,用一切资源鼎力支持她的母亲因车祸去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预言变成现实,此后,贾玲陷入梦魇,越是成功,就越是想起母亲活着时没给她争口气的自己;越是富有,就越无法对一直为自己挡风霜,却不曾享受自己一针一线的母亲释怀。
于是她忍不住追问,如果母亲没有嫁给平凡的父亲,生下平凡自己,是不是就活得开心一点。或许还能够健健康康地老去,而不是不过半百就离开。斯人已逝,盖棺定论难解,贾玲带着对母爱的理解,用《你好,李焕英》,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穿越回去的贾晓玲想让母亲高兴,她的计划是,竭力撮合少女时期的母亲李焕英和厂长儿子沈光林在一起,让李焕英过上优渥的生活,将来朋友聚会的时候高人一头。但这样一来,母亲就不会嫁给烧锅炉的父亲,自己就会消失。但那又怎样呢,母亲会拥有一个更出色的女儿,而不是总让她抬不起头的自己。于是她以李焕英表妹的身份,帮她买全厂第一台电视,组织排球赛,耍心眼帮沈光林追她,扮丑角上台让她笑。
如此种种,还是没能改变一切,李焕英还是拒绝了沈光林,嫁给了贾晓玲的父亲,并反复强调自己真的过的很幸福。计划失败的贾晓玲选择离开,就在将要离开的时候,她猛然察觉,重蹈覆辙的少女李焕英,就是穿越回来的中年妇女李焕英。我的眼泪就是从这里开始和贾晓玲一起狂飙的,哪怕结局已定,哪怕受过的辛苦统统再来一遍,李焕英还是会毅然决然地重复相同的命运,不悔嫁给那个烧锅炉的男人,生一个外貌普通、成绩一般还调皮捣蛋的女儿,过紧巴巴的日子。
挂着两尺鼻涕的我只想对天怒号,一股收不住的忿忿涌上心头,为什么,为什么妈妈们都这样啊?为什么她们不能遵循趋利避害、自我自利的自然法则,把自己的幸福快乐放在第一位。为什么母亲总是牵挂儿子、牵挂孙子、牵挂这个家,唯独忘掉自己。我多希望这只是文学对母爱理想化的描绘,或是贾玲对自己执念一个美丽的安慰。多希望现实中的父母们都能够自私一点,多爱自己一点,因为这才公平。很可惜,这是真的。因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吃尽苦头,烧完自己,完了还无欲无求,无怨无悔,如果是他们,也会做出和李焕英一样的选择。
一想到这里,我前所未有地想家,哭的更厉害了。或许是因为近两年来真实地感受到父母地身体一天天不如当年,又或许是自己快到了成立新家庭的年纪,知道自己和他们在一起地时光不会太长了。我们关系的天平开始倾斜,曾经我竭力想从原生家庭那里得到的那句对不起,变成了现在我越来越想对他们说出的谢谢你。一想到家这个概念或许会在几年之后,变成我+我的爱人+我的小孩,而不会再指是父母+我+弟弟。一想到我和弟弟会逐渐抽离出来,会有两个新的小家把原来的大家拆开,会把更多的东西贡献给新的家。我就感到心痛,难过地直想哭。因为我不知道,一辈子吵吵闹闹地父母,把精力全部放在小孩而不是对方和自己身上的父母,在孩子离开他们之后,该是怎样地无所适从。如果家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他们会失落的吧,会感到剥夺的吧,会感到无聊的吧。他们会生病,会看不见,会走不动,会离开我,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无比的心酸和害怕。
教会我平等待人,懂得感恩的父母,好像永远不会明白,他们亲手养大的兔崽子,根本不会他们对孩子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只会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留给他们的孩子,因为他们觉得下一代是希望,是未来;也永远不会明白,爱人才是和自己相依为命的人,应该把爱和注意,倾注在自己和对方身上。需要一辈子负责的,只有自己和爱人。而孩子,只是爱的附属品,翅膀硬了,总要目送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