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节 打卡: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关键词 : 打卡→任务心态,动机&目标转移;改变策略→记录+微习惯(设下限不设上限)
书中摘录 :
在《今日简史》一书中,尤瓦尔·赫拉利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做了极为深入的思考,但是在谈到生命的意义时,他说出了这样的感悟:我和这个世界之间隔着的是身体的感觉。换句话说,个体生命的本质意义就在于身心合一,去觉知真实的生命过程,这其中有禅意、有哲思,也有科学。至少在学习时,身心合一、极度专注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从学习活动中收到精细、强烈的正向反馈。然而任务心态破坏了身心合一的状态,这种不良体验会加剧人们对学习活动的厌恶感,形成恶性循环。
我的感受 :
相信打卡这件事对当今社会的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主动或者被动制定的各种各样纷繁热闹的学习、运动相关的提升计划,以一定的频率打卡到朋友圈、微信群、各种app等。作者在本节中详细分析了打卡带来的可能的弊端,那就是导致任务心态,最初的学习动机甚至学习目标均可能发生转移,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影响了自己的专注和感受,也忘却了当初制定打卡任务的初心,不要说享受过程最终可能只能是疲于应付,并厌恶收场。那么如何改变呢?很简单,那就是用记录替代打卡,并且践行微习惯。说白了,就是打卡制造压力与约束,热热闹闹开始苦苦楚楚结束;记录与微习惯给予自由,安安静静有力量,量变中产生质变,同时也便于复盘。
我本人是不喜欢打卡的,首先因为自己本能的抗拒产生压力与束缚的事物,制定了打卡任务或者参与了某些打卡群体后,就会慢慢失去那种“我想要做”以及“我选择做”某事的热情,而变成了一件“我不得不”去做的差事,或者产生了一种我想要打给别人看或者想要超越别人的心理。其次,我不喜欢活在别人的注意力里,并羞于分享,打卡到各种群体或公开打卡的话,我总是会前前后后有很多的内心戏,其实产生很多内耗与浪费。当然我这一点可能有点另一个极端,我想我需要适度分享并减少内心戏。最后,我想说的是,分享与打卡不同,我还是非常赞成分享。像很多老师说的,分享就是爱,因为分享产生触动与连接。
所以,此处来分享一个自己觉得非常舒服没有压力的学习群——那就是Cathy老师组织的“英语朗读者”。在这里,大家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分享,比如张老师每天都会复习、学习、并预习昨天、今天及明天的英文智慧格言,秋秋在读英文版的小王子,而我一直以来则迷上了萨古鲁,Cathy老师则会关注到我们每一个人,耐心的一一给与指点。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欢喜与坚持,有时候忙碌或者状态不佳耽误一两次也完全没有心理负担,我们每个人也没有太多学习目标的催促与敲打,就单纯的出于喜欢,享受过程。
最后,关于记录与微习惯,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已经是记录与微习惯的资深践行者,比如今早看到一位老师分享的用效率手册做日计划并记录已经一年之久,并坚持每天在简书上更新记录。我的小小习惯也是,早上(或者前一天晚上)列好今天一天之内打算要做的事,晚上临睡前check一下,完成如何,有时候完成情况一般,有时候不仅完成还有很多的bonus。其实很多人工作中都有做to do list的习惯,生活中其实也同样适用哦。
祝愿我们身心自在,多感受,多分享,多记录少打卡,活出属于自己的真实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