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精进》这本书,在此之前,已经听人多次提起它,买回来一看才知道,它为何被这么多人一再推荐。
这本书连续三年席卷各大图书销售榜单,被评为亚马逊中国年度编辑推荐图书畅销榜TOP1,当当年度好书、京东年度畅销新书、豆瓣年度受关注图书。
作者采铜是公认的知乎网知名作者,被誉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他是心理学博士,2016年,进入亚马逊中国年度新锐作家榜。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是一本实用类教科书,作者从七个方面: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指导我们走上精进之路。
今天读第一章: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下面就让我跟随作者的笔墨,走进这本书吧。
01: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
采铜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首先就要学会使用时间之尺。
对于时间如何使用的问题,近代儒学大家梁漱溟先生曾以两字作答:“郑重。”
梁漱溟14岁时开始“好用心思”,有了奋力读书、钻研学问的自觉,他带着多病之躯,日日读书不敢懈怠,终于自学成才,24岁时以中学学历登上北京大学的讲坛,便是对于“郑重”态度身体力行的示范。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 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书中说,郑重的态度并不难,其实我们在小时候就已经会郑重行事了。如果你抱着欣赏的态度,认真观察小孩子搭积木、画图画、做游戏时,就会发现他们一定是特别认真的。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自省了一下,发现自己对待时间的态度,离“郑重”二字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常常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想着那件事,无法全心投入。做家务时,惦记着书没读完;读书时,又想着孩子的作业没检查;好不容易坐下来写作,又想着今天的绘画打卡还没完成。最后的结果是每一件事都没做好,反而让自己心情焦虑。
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做好时间分配,用郑重的态度去完成当下应该做的每一件事,用郑重的态度去过好当下的生活。
02: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情上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合理利用时间”。可是对于如何做到“合理”,又没有人教给我们通用,有效的方法。简单地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情上。
那么如何评判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程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可以组合成以下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比如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或者找到人生真爱。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玩儿一下午手机游戏或者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比如练一小时书法;背三首古诗词;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漫无目的地刷抖音、刷朋友圈、看微博。
反躬自省一下,不难发现,我们平日里最喜欢做的、做的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作者建议,少做短半衰期事件,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收益可以累加的,长期有益的都可以去做。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需要应对的事情多到数不胜数,到底该如何判断这件事情,是长半衰期还是短半衰期呢?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还在书中罗列了一份 长半衰期的事件指南: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味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获得高峰体验
......
作者在书中还特别提到,要多读经典。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一部经典作品,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见内心中不曾被照见的部分。
苏格拉底曾说:“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在他们的前面去。”
当我们把时间用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03:把握好做事的节奏,提升时间使用深度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这是我一直苦恼的问题,相信大家也常常被这个问题困扰。我们抱怨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好像永远都做不完。“没有时间”成了口头禅,有时候是借口,有时候是实情。
正如历史学家帕金森提出的帕金森第一定律说,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现代社会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角色。机器越转越快,人就被推着往前走,疲于奔命。
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
书中写李欧凡教授让自己“慢节奏”的方法是,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给自己一个私人空间,去听内心的声音,让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和辩论。
我自己是一个很慢节奏的人,常常因为自己慢半拍的做事风格而烦恼,读到这里,有些释然。生活不是比赛,不需要一味地往前奔跑,有时候慢一点是为了跑得更稳更持久。
或许你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想停又停不下来。这个时候可以去学习新的东西,找到一项让自己身心可以放松的兴趣爱好,并长期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善用手中的时间之尺,为未来的精进之路奠定好基石。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