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

    如果一种颜色可以概括一个人的童年,那我的童年一定是绿色,和竹叶那般的青翠欲滴;如果说一个人的童年是有界线的,那我童年就是那只有二百平米的园子,像一个盘子对于蚂蚁来说那样的无边无际。几米曾说:“如果你喜欢,欢迎你久留,我将不再回头”。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是一圈翠竹围起来的园子,竹子不高,1至2米不等,竹竿细而光滑,每节具多枝,从根部向上呈散生状,一簇一簇的。它有自己的名字――箭竹,亦称滑竹。以前从未认真去区分竹子的品种,时至今日,我看着已经夷为平地盖起新楼的园子一角还有着一簇一米高的竹子,瞬间已经过去了十年的记忆第一次在脑海里晕开,从园子最后的模样一直延伸到十六年前初见它的样子。尽管现在看来这片土地只有二百平米左右,但对于小时候的我而言,那是一个六年的童年时光也无法用脚步去丈量完整的园子;对于现在的我而言,那是一个无论怎么努力探寻记忆也无法补全的园子。

    园子里有数十棵高大的板栗树、松树和柏树,地面露着一些苍劲有力的根茎,树干粗壮,繁茂的枝叶罩住了园子上方的整片天空,留下斑斓的阳光碎影。园子的各处星零的种着很多油茶树,长满了鸢尾与各种不知名的小植物。园子被打理得很好,不曾有杂草丛生的闭塞。

     园子的主人是一位婆婆,她有一个憨厚老实的儿子,和一个不会说话却很能干的儿媳。他们住在园子外的一旁,而我家就在穿过园子的另一旁。

     我六岁搬来我们村子,我们村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住户的移民村,坐落于城郊马路旁的小山丘上,而这个园子正好将我们村与山丘下的本地人村落隔开,两个村落构成了一个以马路为直径的半圆,在这个半圆的中间隔着一个无法互通的园子。虽说人们由不同的出发点而有意无意的维持着这种不来往,但终究在一个半圆上,最终还是有了点头之交的来往。家禽和孩子是最难圈住腿的,大人们一来二去的往园子里寻家禽寻孩子,这样便很快的与园子的主人熟识。那时同村的孩子们和我的年龄都差距不大,园子是我们上学抄近路的秘密通道和放学后嬉戏的圣地,不知什么时候起,园子两端都开了一口,方便了大家行路。

     这个园子是陪着我们那一代人成长的见证着,它承载着我们的欢声笑语,给我们带来了最为独特的四季,像梭罗的瓦尔登湖畔、顾城的激流岛那样无可替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春天,我们在园子里竞相寻找茶耳与茶匏,这是一种油茶树叶子和果实的一种变异,可食用,味微甜,爽口,松脆,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味,听说像四叶草的传说一样代表幸福的眷顾。

     夏天,我们在园子里扑蝉、拾蝉蜕去换钱。在大人们午睡的时候偷偷来看觅食的松鼠。用竹子做竹管枪进行射击大作战,在竹丛里抓竹象与天牛看它们比武打斗,饿了便把竹象烤来吃,听说味道很好,但我也只敢闻闻那诱人的烤肉味。更大胆些男孩会爬上婆婆家的围墙,去摘熟透的枇杷,抑或偷折肉桂树的枝叶。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嚼肉桂的树皮、枝与叶,汲取那一点点味辛却上瘾般迷恋的口感,记得后来婆婆的儿子把围墙砌高了,我们无法采摘,便拉上小伙伴鼓起勇气去敲婆婆家的门,那次我们编了很多理由,说了不少哄人的话,最终得到一大把的枇杷和肉桂枝,也得到了婆婆家人的招待。以前无论是在路上经过看到他们一家三口,还是看到在园子里给树木施肥的他们,我们都不曾见他们笑过,一直是一副正经的脸,没有多余的话,只是点头问候。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最喜爱的,是秋天的园子,有我最爱的板栗。每每放学,我都抢在其他小伙伴的前面跑园子开始认真的搜寻散落在园子各处的角落。时而我会一下接一下的十指相合闭眼许愿,希望能赶快找到下一粒板栗,直到校服口袋装满才肯回家,一周下来集满一抽屉母亲便会给我煮。如今再问起母亲这档子事儿,她说已全无印象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有着当初捡板栗时的喜悦清晰的荡在心头。

    冬天,我们背着个小竹篓,手拿把耙子,去耙园子里基落的松针,捡拾松果,不小心还会在铺满松针的地上滑倒,却也觉得起起落落十分有趣。我一直觉得它们燃烧的味道特别好闻。如今,灶台非逢年过节不再生火,生火也不再用松针。

     我们和园子里的一切一同慢慢长大,我们的身影渐渐淡出园子,我们各奔东西,各忙其事,我们不再与园子度过春夏秋冬,我甚至忘了自己最后一次去园子的时间,忘了自己是否曾和园子道别,我忘了它恢复最初空寂时的样子,忘了它是何时消逝在这个世界上,忘了那位我后来再没见过的严厉却很善良的婆婆,那位总是训斥我们爬树、翻围墙偷摘她家枇杷、用石子砸她的窗户、在她午睡时大闹园子、偷捡园子里的板栗……但她从未和我们的父母告知的婆婆,那位训斥声尤为贯耳尤为慑人的婆婆。

     还好,时光在剥夺一切的同时,赋予了我们重拾的机会,还能让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去感知那时的温度,感谢记忆的回溯,感谢这珍贵的重拾。谨以此,纪念重拾的温度,纪念迷失的乐园,在你不再回头的日子里,将你久留在我的回忆里。

     愿那簇竹子能和以前园子外围的竹子一样,一直那么翠绿,或许,某个孩子还会去那光滑的竹竿上捕捉竹象,用那厚实的竹节制作竹管枪,留下属于他的童年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723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8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04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4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31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9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9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4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51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2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5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离开前宋家屯已经两天了,但眼前却总是浮现出那情那景那人那事。 1975年的7月19日是我们这群刚走出校...
    靖哥哥_8ff4阅读 789评论 0 1
  • 昨晚前夜班8小时坐亭,有点困,累,乏。回到寝室倒头就睡了。感觉这一觉睡得忘乎所以,像到了另一个世界。睡死过...
    AAA小怪兽阅读 460评论 1 8
  • 第三十章 逛校园 山上的生活虽然不像市区里那么丰富多彩,但王晓宁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很喜欢这里,因为他本来...
    自由的风灵阅读 1,092评论 5 69
  • 现在的人们都焦虑:焦虑工作职业发展规划,焦虑车贷房贷亲子教育,焦虑同龄人过的比自己好、焦虑愈发脆弱的身体健康......
    是华莹呀阅读 188评论 0 0
  • 文/雪妮 一 我的童年是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 我上学较晚,到8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我们村里有一所村民集资建的...
    仁红家学阅读 84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