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每工作五天休息两天,叫做休周末。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官员们是怎么休假的呢?说起来似乎也不错,上五天休息一天。但这一天叫做“休沐假”,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说法?诸君容我慢慢道来。
在汉代给政府打工,可不是件轻松事,需要“舍小家顾大家”。因为在五天工作日里,他们是不能回家的!也就是,从离开家的那一刻,就都是在“工作中”。
这样保证了随叫随到,人和精神都在政府工作上。但这样的后果是,辛苦不说,这身上的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汉代承袭周礼,又将儒家思想推到空前高度。关于洗浴方面的讲究,也是毫不含糊了。祭祀活动前要洗净,见贵客前也同样要洗。
那么如果你认为汉代落后,洗得马虎草草了事就错了。事实上,他们的“洗器”与“肥皂”竟是非常讲究了。
《礼仪》载:“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这是说,管人接待客人,需要每三天请客人洗一次头发,每五天洗一次澡。也就是说,在秦汉时期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洗浴习惯,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
于是汉代官员每五天一休,指明是要“沐浴”。古时候的“沐”和“浴”,不是一回事。“沐”是指水从上往下洒,这里意思是洗头。这才有“沐皇恩”说法。“浴”才是今天的洗澡了。
古人使用文字极为精准,一字一意绝不混淆。比方“洗”,本意是洗脚。《说文解字》中说,“洗,洒足也。从水声。”也就是往脚上洒水,就是洗脚。
那么洗手是怎么说呢?就是“盥”了。“盥”是一种比较浅的盆,可以想成今天我们常见的盥洗用具。只不过那时候多为青铜器,或者是陶器。
那时候人“发明”了自来水洗手,即上面是“匜”(音仪),有点像今天的瓢,下面是“盘”,水自上而下就是“自来水”了。当然,有主人为客人持“匜”,或侍者为主人服务。少不了人力,有点麻烦。
至于洗衣服与洗器具,则是用“濯”。如果单指洗器物,就是“涤”。可是不管洗衣服,还是洗浴,都需要洗涤剂,那时候的“肥皂”怎么获得?
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洗涤用品环保好用。秦汉时期,人们用皂角,源自皂荚树的果实,没有副作用,略带清香。用它洗头,会有乌黑发亮的效果呢。
最穷苦的百姓,会用一种天然碱。就是地表上自然析出的白粉状土碱,可以起到清洁效果。植物碱可以选用草木灰,用来洗衣服。草木灰是草木燃烧后的灰烬,里面含有碳酸钾,属碱性物质,可以去污。据说现在还有偏远农村在用草木灰作“肥皂”呢。
汉代之前的人在劳动实践中就发现了一种“洗发剂”,淘米水。这种洗涤用品质地温和,不仅洗发还能护发呢。那种更加“高大上”的澡豆,还要晚些时候才能出现。
汉代及以前,就已经有专供沐浴的场所了,叫做“汤沐邑”。古人遇大事,沐浴必不可少,更高等级是要斋戒了。
汉代人努力将生活过得精致,但所有一切都离不开“礼”。今天的我们虽然必须“讲礼”,但已经不再能接受那么多繁文缛节的束缚了。试想,让你按照古人的“礼”生活,你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