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号称国家一级退堂鼓选手,日更100天,每一天都想放弃,最后却坚持下来的桃子。
每个人写作的目的不同,在写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人,说如何坚持训练写作?
那当然是和我们的日更俱乐部在一起,一辈子,对不对?
我想谈谈,我在写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你们看看你们有没有遇到过?
第一,遇到的问题,没灵感,没话可说,每天不知道写些什么。
第二,我有灵感,也有素材,写出来,阅读量和留言寥寥无几,没成就感。
第三,写的东西得不到反馈,觉得没进步,缺乏写下去的动力。
第四,上班那么累,回到家,写作?滚!老子没心情,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机!
这些都是我曾经遇到的问题,好几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心里问候了燕总千万遍,想想荷包,还是爬起来继续写。
那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呢?
答案是:打造你的写作系统。
你们想想看,如果有一个系统,当你想要写作的时候,里面的素材,你随手抓起几片,稍微做一些调整,就可以成为一篇文章,而且这种文章,读者都爱,频繁给你留言打赏,那是多么美妙的感觉。
那如何打造你的写作系统呢?
写作,就像做菜一样,需要食材,也需要烹饪技巧,才能炒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我们将每个步骤拆解开来,经过刻意的练习,你可能不会成为一个五星级大厨,却能炒出自己满意的美味。
写作的要素,一般会包含,标题、开头、结尾、金句、故事、转折、幽默等。
知道了这些要素,我们可以分别进行练习,而我选择向大师学习,这种方法可以让你找到榜样,也能让你无形中获得反馈。
在这一个月向王小波学习写作开头结尾的过程里,起初,我是觉得王小波的文字太平淡朴实,后来,我才发现他文字的精妙之处。
下面是王小波的一段开头,你们觉得他写的好在哪里呢?
翻开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就听到他沉重的叹息。北国的莽原简直是一个谜。黑色的森林直铺到更空旷的冻土荒原,这是一个谜。河流向北方流去,不知所终,这是同一个谜。一个人向森林走去,不知道为什么,这也是同一个谜。河边上有一座巨石,水下的沉木千年不腐,这还是同一个谜。空旷、孤寂、白色的冰雪世界令人神往,这就是那个谜。
这样的谜不仅在北方存在,当年高更脱下文明的外衣,走进一张热带的风情画。热风、棕色的土著人、密集的草木也许更令人神往。生命是从湿热里造出来的。也许留在南方更靠近生命的本源?高更也许已经走到了谜底?我们从他的画上看到星光涂蓝了的躯体,看到黑色里诡谲的火,看到热带人神秘的舞蹈,也许这就是他发出的信息?但是这信息对我们来说太隔膜了。提到高更,我又想起《月亮与六便士》,毛姆和阿斯塔菲耶夫一样,感觉到未知世界的魅力,而且发出了起跑线上的叹息。可惜他没有足够的悟性与勇气,像高更一样深入那个世界,但是毛姆毕竟指出了那条界线,比阿斯塔菲耶夫又强了一些。
我用见感思的框架进行了分析
见
即是看到的原话
感
我喜欢小波描述的这个谜一样的开头,充满着神秘的感觉,他居然仅仅用文字,就给了我一种看电影的奇幻感受,果然是个中高手,如果我下一次写空间变换的时候,也学着将镜头先从远景拉到近景,再拉到远景,是不是一样有这样的空间感。跟着小波的描写,我们仿佛一起进入到这个神秘的世界里,站在那白茫茫的荒原上。
思
小波的行文以“谜”为线索,向前推进。再由着“谜”的联想,对比画家高更热带的风情画,对比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技巧上小波用了空间的转换和排比,不同于我平时的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小波的空间变换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先是茫茫冰原,从森林到河流,从森林再到水下,再把视线扩展到全景,让人感觉在看一出生动的电影。
从寒冷的北方,再到火热的南方,从发出“沉重叹息”的阿斯塔菲耶夫到“发出了起跑线上的叹息”的毛姆。
细节上,小波的安排能够动静结合,寂静的森林、流动的河流、蓝色的躯体、诡谲的火、神秘的舞蹈,一幅幅画面就此展开在我们眼前。
例如,我昨天给自己出了一个小练习,如何用三种不同的写作手法,描述“你上班快要迟到了”
https://www.jianshu.com/p/de940b814f0a
向大师学习,你仿佛就有了一个老师,当你去模仿他们,回头再看看自己和大师的差距,逐渐缩小这种差距,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当你能学会大师的开头结尾套路,并形成范例的时候,你随时可以将他们拿出来调用,后面你要做的是练习,随时随地的练习,让写作像生命和你融为一体。
我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这些,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系统,可以私聊我,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