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或许很少意识到,自己的许多思想,其实受到时下社会整天观念的影响,是时代强加给自己的,自己的痛苦亦然。然而到底对是不对,有没有合理性,似乎要跳出自身既定角色,或者换一个角度来看,甚至换一个时代来反观。
这样来看,遭遇人生巨变的人,反而有机会从多个既定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才更能理解痛苦的源头。
然而,该痛苦的不会减少,却从个体苦难蒸腾为群体苦难,以一面见全身,悲伤更甚,绝望更甚,有趣的是,与之对抗的力量亦会更甚。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物理学存在。
几乎不看现代现实题材文学的我,握着这本《浮出地表》迟迟不能放下,想发声却也唇齿震颤、嗓音暗哑。
从图书馆它在到达我这里之前,它已然历经沧桑,边角沾着油渍发黄,俨然不复典藏版的威严,显得平实。
然而,寒碜的外表不能遮盖文字犀利的锋芒,能用什么词形容它对我的影响呢?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它不是。
那感觉更像是某种孕育的过程,正如书名所言,地表之下的蠢蠢欲动,忽而在某一时刻迸发,如同时机正好的种子,如同生命。那些本来存在的,不被看见的,不舒适的,突然被暴露,被看见,被阳光雨露滋养,舒展开来,长势疯狂。。。。。。
我不愿与大多数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悬而未决的笔是因为不自信要分享些什么,不自知要如何表达,太快的吸收需要时间整理和消化,可有些感受一旦寄的久了,又会蒸发稀释,失了当时当刻的热度与鲜活。然而,沉淀太久了也未必能整理出什么好东西。
若让我只分享一句话总结整本书自己最想要分享的内容,那便是第九章中苏雪林的观点:
“我们蝴蝶的生命,全部是美妙清婉的诗,便是遇到痛苦,也应当有哀艳的文字。”
若让我再详细解释更多,我便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好将书名呈上,烦请贵方拨冗自行翻阅了。
觉醒时刻,需慢慢品读,总结归纳金句太多,不能尽数列举。
书评本不应如此草率,奈归还之日将近,摩挲反复,为防自己怠慢,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