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 『薇泩铃单月征文 』 第五期 【童年】
每个在外的游子,心中都有一种无处排解的乡愁。无论时光过去了多久,乡愁都如影随行,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酵,令人惆怅,让人感伤。
在余光中的诗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在席慕容的诗中,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刘亮程的笔下,乡愁是新疆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日渐老去的村庄;在鲍尔吉·原野的笔下,乡愁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
盛慧的这本《外婆家》,其中也饱含着浓浓的乡愁。那是对逝去的童年所怀淡淡的感伤,对亲人离世无力挽回的忧伤。
盛慧,江苏宜兴人,新生代作家,资深媒体人。散文集《外婆家》主要描述了一个叫堰头镇的南方乡镇里的旧时光。那里,有作者成长的足迹,有亲人间至深的情感。那极富想象力的词句,充满画面感的讲述,韵味悠长,令人动容。带给人的,是诗一般的享受,还有对生命无尽的哲思。
对逝去的童年所怀淡淡的感伤
关于童年的记忆,恐怕逃不开对食物的念想,盛慧自然也不例外。
在他那物质比较匮乏的童年时代,商店里如今看起来少得可怜的食物,却如此诱惑着他。你看,透明的玻璃罐里,水果硬糖散发着芳香。五颜六色的小圆糖,色泽鲜亮。还有桃酥,沁出薄薄的一层油,只要一打开瓶盖,香味便直往鼻子里钻。最令他难忘的,是那种叫“牛鼻头”的食物,其实就是用面粉油炸而成的,香甜酥脆。馋得他,口水直流。
为这,他甚至做了一回“小偷”,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到了些钞票。因为年纪小,并不懂得价值多少,只管拿那张最大最漂亮的就是了。
当接过店老板递过来的一大堆“牛鼻头”时,盛慧惊呆了,他原本只想要一根的,谁知道竟然换了一大堆呢。没办法,自己造的罪,流着泪也要把它吃完。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五元钱。而彼时,父亲从山上挑一担150斤的柴,走好多路,才只能挣几毛钱。于是,被父亲暴揍,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看到这里,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又隐隐约约的生出些心疼。
我和作者一样,都出生于70年代,所以,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我很能明白。
比如,他说到勤俭持家的母亲对食物的态度,总是将能长期保存的食物放到过年吃。“好像只有过年那几天才是正儿八经的日子,是人过的日子,其他的日子都是用来应付的”。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是啊,恐怕那时候,每个母亲都是那样想,也那样做的吧。
在外婆家时,偶然看到房东小孩喝健力宝,喝了便会打嗝,但盛慧知道这种饮料价格昂贵,也不敢开口向外婆要,只有羡慕的份,也因此情绪低落。我想到了我们年少时喝的汽水,同样会使人打嗝,那似乎真的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面包房新鲜出炉的面包飘出的香味,让少年的盛慧觉得世界如此美好。这又让我想起了刚上初中那会儿,面包还属于稀罕食品,曾经有人跟学校合作,推销一种赖氨酸面包,说是吃了能长高。虽只有几分钱一只的价格,可连续订购,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父母还是给我订了好像一两个月吧。只可惜,我吃了之后,身高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有那面包的香味,至今想来,还是齿颊留香。那个年代,能吃上面包实属奢侈,更是父母沉甸甸的爱的表达。
还有,作者提到的江南美食,我们这里叫“腌笃鲜”的,也让我感同身受。
咸肉是腊月做的,品尝过白雪的气息,吸收了阳光的气味,像是清瘦的修道高人,肉质结实紧致,充满干香。笋是冬笋,又白又嫩,像少女的足。冬笋是有小脾气的,如果清炒,刚进嘴的时候,舌头会有些发麻,但如果和咸肉放在一起炖,它的那点小脾气就荡然无存了。
那优美又精到的言辞,真让人惊艳。忍不住停下来,仿佛这碗菜就摆在面前一样,细细品咂,口舌生津。
食物里所承载的,是对逝去的童年的怀思,更是难言的乡愁。
对亲人离世无力挽回的忧伤
作者最先体会到的生离死别,是祖母的逝去。那时候,年仅三岁的他,根本不知道何为死亡。他以为祖母只是睡着了,怎么过了几天还不肯起床?
这让他内心十分着急。因为“我和祖母一直是形影不离的,就像是她的布包,走到哪里拎到哪里”。当祖母的棺材在夜里被秘密运上山,作者也想跟去,却遭到阻拦时,他急得大哭,并在地上打滚。虽然他并不了解死亡的真正意义,但与至亲的分离,还是让他感到不安。
很多时候,他会思念起祖母,会想祖母为什么要一个人呆在山上?下雨了,天凉了,她会不会受冻?这无边的牵挂,让原本无忧无虑的少儿,也有了自己的心事。
冬天,下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场雪。这雪,何止是物理意义上的雪,分明是生命中最先体验到的寒凉。看到雪地上纤瘦的脚印,他会想,那是祖母回来看他了,忽然流下了热泪。
这貌似轻描淡写的叙述,却一下子击中了我们内心柔软的角落,也让我们唏嘘不已。
直至后来,读到那篇《将尽》,更是不知何时,泪水已蓄满我的眼眶。
这是一篇画面感极强的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场大雨。“村子在白浪中颠簸,像一只孤苦无援的船”;“幽灵一般的闪电,一次次从天空掠过,雷声响得惊人,几乎要把人的脑袋炸裂”。“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暗暗意识到,接下来肯定没有什么好事了。
村子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这样大雨滂沱的夜,他们也只能选择早早上床。
犹如电影中的镜头画面,由远及近,缓缓定格。在这样极端的天气里,半夜时分,村子里仍亮着一盏灯,就像柿子树上残剩的最后一只柿子,灯光显得格外突兀。
原来那亮灯的屋子,正是外公外婆家。这对已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是村里最年长的。屋里凌乱不堪,还散发着一股老年人所特有的气味。这也像极了我所接触过的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接下来,作者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这对老人的经历。原来,几天前,外公不幸被一辆三轮车撞倒,落在了沟渠里。但善良的他当时没觉出什么不舒服,不忍心看着肇事者的一脸恐慌,便安慰对方说没事,连谁都没告诉。
结果,就是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外公腹痛难忍,自感再呆在屋里的话,恐怕捱不过今晚。必须得去医院。在这个念头的支撑下,两位老人不得不冒雨出行。
这时候雨大得,一出门就睁不开眼睛,唯一的伞又被风刮跑了。他们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相互搀扶着,凭感觉在雨中行走。
原本熟悉的路是如此泥泞而漫长。他们先后被绊倒在泥洼里,半天爬不起来。那种无助与恐惧感,让人感到生命是如此脆弱。此刻,两人的相依相伴,又是多么的珍贵和难得。好不容易连滚带爬的来到镇上,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被送到了医院。这段文字,实在是太过沉重,读得人揪心。
尽管外公内心对医院十分依赖和信任,但很多疾病,医生也无力回天。在医院住了三天后,外公的病情并无缓解。他是爬着离开,躺着回来的。他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只有回家,才能安慰这颗濒临死亡的灵魂。
人生的残酷就在于,尽管你十二分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直面死亡。就这样,外公永远的离开了。不久后,外婆也追随而去。
时光如尘,日夜堆积。如今,外公和外婆已经成了夜晚的一部分,寂静的一部分。他们消失于时间深处,就像风消失于街道的拐角。曾经充满欢乐的房子,如今蓄满回忆与忧伤。一把生锈的铁锁绑架了房子,昏暗的光线,像丛生的杂草。
许多熟悉的人和物,就这样渐渐的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只有那如影随形的乡愁,时时,在我们的心中徘徊……